諸葛亮躬耕地研究四——所謂“黃權(quán)建武侯祠”純屬捏造
全國最早的武侯祠建于何時何地?目前世所公認的第一武侯祠是建于漢中勉縣的定軍山武侯祠。但是近年來“宛城說”大力鼓吹所謂“臥龍崗武侯祠始建于魏晉”“蜀降將黃權(quán)第一個在臥龍崗建庵紀念諸葛亮”“臥龍崗武侯祠是中國第一武侯祠”等等。如此大張旗鼓地宣傳,“宛城說”有確鑿的歷史依據(jù)嗎?我們從清代開始,上溯1800年,翻遍歷代史料,包括為臥龍崗涂脂抹粉的清代《龍崗志》、為南陽地區(qū)唱贊歌的南陽歷代地方志、首造宛城臥龍崗躬耕地的《元一統(tǒng)志》,以及宛人一直引入為豪的文物立在臥龍崗的明清碑刻等等均無一字提及“黃權(quán)建武侯祠”,無一字提及“臥龍崗武侯祠建于魏晉”。
南北朝時期,在南陽地區(qū)為官的北魏酈道元就在地理名著《水經(jīng)注》對宛城周邊的歷史遺跡作了詳細記載。
淯水又南徑預山東,山上有神廟,俗名之為獨山也。山南有魏車騎將軍黃權(quán)夫妻二冢,地道潛通。其冢前有四碑,其二,魏明帝立,二是其子及臣吏所樹者也。淯水又西南徑史定伯碑南,又西為瓜里津,水上有三梁,謂之瓜里渡。自宛道途,東出堵陽,西道方城。建武三年,世祖自堵陽西入,破虜將軍鄧奉怨?jié)h掠新野,拒瓜里,上親搏戰(zhàn),降之夕陽下,遂斬奉。《郡國志》所謂宛有爪里津、夕陽聚者也。阻橋即桓溫故壘處。溫以升平五年,與范汪眾軍北討所營。淯水又西南徑晉蜀郡太守鄧義山墓南,又南徑宛城東。其城故申伯之都,楚文王滅申以為縣也。秦昭襄王使白起為將,代楚取郢,即以此地為南陽郡,改縣曰宛。王莽更名郡曰前隊,縣曰南陽。劉善曰:在中國之南而居陽地,故以為名。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荊州刺史治,故亦謂之荊州城。今南陽郡治大城,其東城內(nèi)有舊殿基,周二百步,高八尺,陛階皆砌以青石。大城西北隅有殿基,周百步,高五尺,蓋更始所起也。城西三里,有古臺,高三丈余,文帝黃初中南巡行所筑也。淯水又屈而徑其縣南,故《南都賦》所言淯水蕩其胸者也。王莽地皇二年,朱鮪等共于城南會諸將,設(shè)壇,燔燎,立圣公為天子于斯水上。《世語》曰:張繡反,公與戰(zhàn)敗,子昂不能騎,迸馬于公,而昂遇害。《魏書》曰:公南征至宛,臨淯水,祠陣亡將士,歔欷流涕,眾皆哀慟。淯水又南,梅溪水注之。水出縣北紫山,南徑百里奚故宅。奚,宛人也。于秦為賢大夫,所謂迷虞智秦者也。梅溪又徑宛西呂城東?!妒酚洝吩唬簠紊邢茸鏋樗脑?,佐禹治水,有功。虞、夏之際,受封于呂,故因氏為呂尚也。徐廣《史記音義》曰:呂在宛縣。高后四年,封昆弟子呂忿為呂城侯,疑即此也。又案新蔡縣有大呂、小呂亭,而未知所是也。梅溪又南徑杜衍縣東,故城在西。漢高帝七年,封郎中王翳為侯國,工莽更之曰閏衍矣。土地墊下,湍溪是注,古人于安眾竭之,令游水是儲,謂之安眾港。世祖建武三年,上自宛遣潁陽侯祭遵西擊鄧奉弟終,破之于杜衍,進兵涅陽者也。梅溪又南,謂之石橋水,又謂之女溪,南流而左注淯水。淯水之南,又有南就聚,《郡國志》所謂南陽宛縣有南就聚者也。郭仲產(chǎn)言: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稱名三公城,漢時鄧禹等歸鄉(xiāng)餞離處也。盛弘之著《荊州記》以為三公置。余案淯水左右,舊有二澨,所謂南澨、北澨者,水側(cè)之濆。聚在淯陽之東北,考古推地則近矣。城側(cè)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宅也。后漢未,有范曾,字子閔,為大將軍司馬,討黃中賊,至此祠,為蠡立碑,文勒可尋。夏侯湛之為南陽,又為立廟焉。城東有大將軍何進故宅,城西有孔嵩舊居。嵩字仲山,宛人,與山陽范式有斷金契。貧無養(yǎng)親,賃為阿街卒,遣迎式。式下車把臂曰:子懷道卒伍,不亦痛乎!嵩曰:侯贏賤役,晨門,卑下之位,古人所不恥,何痛之有?故其《贊》曰:仲山通達,卷舒無方,屈身廝役,挺秀含芳。這里酈道元沿淯水從北到南詳細描述宛城周邊的名人遺跡、歷史名勝。比如宛城北的黃權(quán)墓、史定伯碑、瓜里津、鄧義山墓等,宛城的古宛城遺址、古臺遺址、宛城南的三公城南就聚、范蠡祠、何進故宅、孔嵩舊居,梅溪水沿線的百里奚故宅、呂尚城、杜衍縣故城等遺址,同時詳細介紹了與之相關(guān)的歷史事件。比如在瓜里津記載了破虜將軍鄧奉帶兵在此阻擋漢光武帝劉秀的歷史事件;在杜衍縣故城記載了漢光武帝劉秀在此擊破鄧奉軍的歷史事件;在范蠡祠記載了后漢未范曾和夏侯湛之為又為范蠡立廟的事件;在孔嵩舊居則記載了孔嵩與山陽范式交好的故事。可以說酈道元對宛城地區(qū)的歷史記載非常詳盡。但是在記述黃權(quán)墓時只提到魏文帝及大臣、親屬立的四塊碑,只字未提黃權(quán)曾為諸葛亮立過祠!同時在記述梅溪水沿線遺跡時,只字未提臥龍崗、只字未提臥龍崗上曾有武侯祠、整個宛城地區(qū)只字未涉及諸葛亮!試想諸葛亮若真的在此躬耕十年、若真的又有黃權(quán)在此祭祀,酈道元有什么理由會不記錄?難道諸葛亮不如黃權(quán)、何進、孔嵩之流出名嗎?所以諸葛亮祠不值一提,不值得記錄嗎?
可是在《水經(jīng)注》中又明確記載:
“沔水又東,徑沔陽縣故城南......南對定軍山....諸葛亮之死也,遺令葬于其山,因即地勢,不起墳壟,惟深松茂柏,攢蔚川阜,莫知墓塋所在。山東名高平,是亮宿營處,有亮廟。亮薨,百姓野祭。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充共表云:臣聞周人思召伯之德,甘棠為之不伐。越王懷范蠡之功,鑄金以存其像。亮德軌遐邇,勛蓋來世,王室之不壞,實賴斯人。而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追述在昔者也。今若盡順民心,則黷而無典,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此圣懷所以惟疑也。臣謂宜近其墓,立之沔陽,斷其私祀,以崇正禮。始聽立祀,斯廟蓋所啟置也?!?/p>
酈道元詳細記載勉縣武侯祠及其建立經(jīng)過,是襄陽人習隆、向充首倡在定軍山為諸葛亮修建武侯祠進行官方祭祀。可見并不是武侯祠不值一提,而是宛城地區(qū)在酈道元時代根本就沒有武侯祠,根本就不存在黃權(quán)建武侯祠的故事、根本就不存在黃權(quán)祭祀諸葛亮的故事。即然不存在酈道元自然就不可能記錄嘛!酈道元又不是當今所謂“南陽歷史的傳承者”,不存在的東西都能編撰得如此有聲有色。
其實,關(guān)于宛城臥龍崗武侯祠的始建年代,最好的證據(jù)就在宛城臥龍崗武侯祠中。明代嘉靖皇帝冊封臥龍崗武侯祠所立的記事碑是當?shù)刂匾臍v史文物之一。該碑碑文明確記載:“詢之父老,考之郡志,皆云:孔明大節(jié),自唐宋以來鄉(xiāng)人立祠祀之?!?/p>
臥龍崗武侯祠的歷史文物十分清晰地證明了宛城武侯祠始建年代是唐宋時期。
第三、《清光緒南陽縣志》也記載:“南陽有諸葛忠武侯廬始見唐宋人集”。也否定了所謂“黃權(quán)在臥龍崗建庵祭祀諸葛亮”。
第四、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南陽博物館編印,在宛城武侯祠出售的導游冊《武侯祠簡介》明確宣傳“南陽臥龍岡上的武侯祠,相傳建于唐宋年間?!?/p>
由此可見,原先臥龍崗武侯祠自已也承認武侯祠是始建于唐宋的。根本就不存在“黃權(quán)建武侯祠”這一說。
現(xiàn)在為了某種目的推翻1700年的歷史記載、推翻南陽文物的記載、推翻南陽縣志的記載、推翻幾十年前臥龍崗自已的《武侯祠簡介》的記載,而毫無根據(jù)的鼓吹什么“黃權(quán)建武侯祠”、“武侯祠始建于魏晉”,這純粹是在編造謊言!
靠謊言來粉飾的所謂“躬耕地”一定是假貨。
Hash:50601e3df2fdf93eb8659a3fc4a066276836244c
聲明:此文由 光速沖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