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遞:公共祠堂七哲祠、總支祠敬愛堂、支祠追慕堂
我,是沒有"宗祠"這個概念的。當(dāng)年,我太爺爺是挑著擔(dān)子從山東走到東北,長途跋涉的路上還死了一個孩子。太爺爺帶著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一個小山村安了家。隨著父輩相繼過世,"客從何處來"再也搞不清楚了。
一次聽馬未都談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區(qū)別,他提到一點即南方還留有很強的宗族觀念。舉例說大概是潮汕地區(qū)吧,如果一個人需要一筆錢,同鄉(xiāng)或同族都會相幫,而且不需要簽任何合同或借據(jù),全靠信任而言出必行。北方人,往往說得很好,但在做的時候會先觀望,看看別人都咋做的,自己別吃虧,最后往往是說好的事黃了??恐谧宓哪哿Γ戏饺撕苋菀自诋悋退l(xiāng)做起大事,北方人往往單打獨斗。
但電視劇"破冰行動"中,王勁松演繹的林耀東是不是也有點族長的意思。這種情況,宗族的力量也是挺嚇人的。
所以,還是辯證法,事物都是有兩面的。
在西遞,我看了三個祠堂,梳理一下:公共祠堂七哲祠、明經(jīng)胡氏總支祠敬愛堂、明經(jīng)胡氏支祠追慕堂,不知道這么分對不對。
七哲祠,就在村口,原來奉祀的是宋元時期明經(jīng)胡氏胡懷谷等七位經(jīng)學(xué)名家,后來毀圮,現(xiàn)僅存門廳部分。大祭的時候,明經(jīng)胡氏各房頭選派支丁代表,由房長率領(lǐng)在這里祭祀。
敬愛堂,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年至1620年),后毀于火災(zāi)。清乾隆年間(1736年至1795年)重建時,因胡氏子孫繁衍旺盛,遂擴建為宗祠。
追慕堂,建于公元1794年,為明經(jīng)胡氏廿四世祖追思慕念祖父、父親而建。
大家族中的這個"房"或"房頭"概念,還是看了《 大宅門》才知道的。有了這個概念,對于宗族文化和祠堂理解起來容易很多。這個就像生命樹,雖然從一個根長出來,但分枝越來越粗大,就相對獨立地生長了。從血緣上來講,分支的血緣更近。
【七哲祠】
原來奉祀的是宋元時期明經(jīng)胡氏胡懷谷等七位經(jīng)學(xué)名家。就在村口附近,是一個獨立的庭院,存留的東西不多,院中有一座走馬樓,應(yīng)該是復(fù)建的。門樓很漂亮,雕花門樓上的門額為"七哲祠"。
這是進(jìn)村看到的一個門樓,很驚艷。以前的大祭在這里進(jìn)行。
【敬愛堂】
愛堂原為明朝胡氏十四世祖之享堂,他的三個兒子為表示兄弟互敬互愛,故將享堂改建成祠堂,取名"敬愛堂"。那么,從十五世祖開始,都可以以這間祠堂為"祖"祠,所以,可以稱為西遞這一支胡氏的總支堂。
敬愛堂前的街應(yīng)該屬于主街,很開闊,門前流過溪水。門樓三進(jìn),飛檐翹角
進(jìn)入懸有"胡氏宗祠"匾額的門樓,即是一個"四水歸一"的大天井,中門櫻花枋上高懸"敬愛堂"楷書匾額
從中門進(jìn)入則為祭祀大廳,大廳很開闊,兩側(cè)分別書有"忠孝廉義"四個大字
祠堂中的匾額
后廳正中掛有祖宗遺像,上面懸掛的匾額上寫著"百代蒸嘗"四個大字,秋祭稱"嘗",冬祭稱"蒸",這四個大字表示每年的春夏秋冬四時都要祭祀祖宗,而且要代代堅持下去,故叫"百代蒸嘗"。
【追慕堂】
建于公元1794年,為明經(jīng)胡氏廿四世祖追思慕念祖父、父親而建。與敬愛堂比,這個就是那個的分支了。
大門也是飛檐翹角,即古樸又靈動
從入口走進(jìn)去,繞過屏風(fēng),就是追慕堂的核心空間――方形天井和大堂
因為西遞的胡氏是唐皇室后裔改姓而來,所以,這個堂中有李世民畫像和牌位。
祠堂文化挺有意思的,至少可以把一個人的底細(xì)"描寫"的清清楚楚。只要知道這個人是哪個堂的,那他是輩分、家族關(guān)系基本就知道個八九不離十。如果真的做了什么違反族規(guī)的事,很容易被"追溯",也很容易在親戚中留下惡名。
西遞的胡氏,即善于經(jīng)商也勤于讀書,他們要求子弟不管窮富都要讀書。實在沒錢的,族長會從公共的份額中給予資助。讀書,的確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方式。
Hash:79b1ee80b4a9f20166c8dab3d2c91c35e1b086f4
聲明:此文由 工科女的留言菲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