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強國丨雨山國家石漠公園——“刻”出來的風景

高低錯落的壘石梯田,從山谷向山頂綿延。遠遠望去,那層層遞進的坎塄,那隨山就勢的曲線,仿若鐫刻在大地上的“五線譜”。

是誰的勤勞雙手,造就了這美麗的奇跡?9月16日,記者一行走進位于崇陽縣路口鎮(zhèn)境內的雨山國家石漠公園時,心中感慨萬千。

“雨山窩,石頭多,小的小塊塊,大的大砣砣,山窮人更窮,水洗光坡坡……” “山高石頭多,冬茅滿山坡;池塘難裝水,動腳就爬坡……”這兩首民謠,形象地描繪著雨山地區(qū)曾經石漠化嚴重的情況。

雨山是崇陽東部最高山,溝壑深窄,坡多絕壁,地表遍布石灰?guī)r。全境眾峰林立,光禿陡峭似雞頭,峰間坐落數(shù)個小盆地,一個個小村落就分布在盆地間。

行走于村落間,你不難發(fā)現(xiàn),這里凡與生活相關的,都是石的世界:不知道從哪個年代開始,人們用石頭砌成的墻壁、道路、院墻、園地依然清晰可見;歷經滄桑的村落里,石門、石屋、石路、石墻、石磨、石盆、石池、石臼隨處可見;觸目所及的建筑、生活、勞動用具,皆用石為材料制成。

石頭儼然已成為一種生命元素,深深地根植在雨山的肌體里,它們不僅是歲月的縮影,亦是文化的源頭和根基。

車子行至高耀村二組時,72歲的汪勝德老人和老伴正頂著烈日給香榧樹除草。他們布滿汗珠的臉龐、嫻熟的動作,映照在身后連綿起伏的壘石梯田上,仿若穿越風雨、從遠古而來。

“這些壘石,是世世代代雨山人與天斗、與地斗、與命運抗爭的見證。因為自然條件艱苦,耕地缺少,古人就把山坡上的石頭有序地壘成道道石墻,把土壤整治成片片梯田?!崩先苏f。

“種樹得先除草,茅草割完后,層層疊疊的壘石梯田才顯露了出來!”今年50歲的夏雙良是這片香榧林的主人,2017年,原本在外從事建材生意的他,選擇回鄉(xiāng)流轉荒山荒地種香榧。經過4年多的堅守,如今,7000余畝、30多萬棵香榧樹,已在雨山扎下了根!

夏雙良他們“挖出”的壘石梯田,也迎來省、市民俗專家考察調查,他們認定:雨山曾是瑤族人聚集居住之地,古瑤人在此留下了許多“瑤文化”遺跡,壘石梯田是其一。此外,這里流傳的民俗文化——舞龍燈,也與瑤族文化有著密切關聯(lián)。

雨山龍燈為茅草龍,玩舞時需“單龍戲虎”。相傳,藥王曾救治了龍和虎,使龍、虎成為了好兄弟,后來都跟著藥王治病救人,造福百姓。龍是漢人的圖騰,虎是少數(shù)民族的圖騰。龍虎相戲,是在互相交流與對話,也是漢族與瑤族人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

深山村落,歷來多故事;尺椽片瓦,物換星移幾度秋。2020年8月,我省首個國家石漠公園——崇陽雨山國家石漠公園申報成功,這是國家生態(tài)建設與巖溶生態(tài)系統(tǒng)(荒漠化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的重要內容。

“我們堅持科學規(guī)劃、保護優(yōu)先、合理利用、持續(xù)發(fā)展!”崇陽縣林業(yè)部門相關負責人龔堯夫介紹,雨山石漠公園規(guī)劃總面積774.72公頃,已分為生態(tài)保育區(qū)、宣教展示區(qū)、體驗區(qū)和管理服務區(qū)4個功能區(qū)來建設。

“讓貧瘠的土地、怪石嶙峋的石山披上綠裝,絕非一件易事。但有古人勤勞耕作的精神引領,又有夏雙良這樣的造林大戶帶領,我們有信心!”路口鎮(zhèn)鎮(zhèn)長沈行軍感慨,不久的將來,這座具有古瑤文化特色的石漠公園,將會成為全國石漠化生態(tài)修復森林康養(yǎng)的典范。

回程時,遠山剪影連綿起伏,壘石梯田忽高忽低,像是一首對勞動人民與命運抗爭的贊歌,時而高亢,時而低沉,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來源:學習強國-咸寧日報

作者:張大樂 馬麗婭 陳紅菊

編輯:石麗麗

監(jiān)制: 洪 偉

出品:咸寧日報網絡傳媒中心

1.新冠疫苗加強針,咸寧開打!

2. 咸寧市掃黑除惡斗爭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告

3.咸寧市人民政府印發(fā)通知:為期3年!

4.全省獲獎,咸寧9個!

Hash:d27bfed9adea8ff19d23be0365de35de4facafd2

聲明:此文由 洞庭湖邊那些事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