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敦煌旅游景點介紹英語(敦煌 英語介紹)

導讀:西藏敦煌旅游景點介紹英語(敦煌 英語介紹) 用英語寫出15個中國有名的景點 求關于敦煌莫高窟景點英語導游詞 莫高窟景點介紹 哪里有關于敦煌飛天的英語介紹

用英語寫出15個中國有名的景點

1.The Great Wall 長城

萬里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筑的規(guī)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tǒng)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

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于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

2.Temple of Heaven 天壇

天壇位于北京市崇文區(qū),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場所。作為中?國古代規(guī)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祭祀建筑,建筑結構獨特,裝飾瑰麗,巧妙地運用了力學、聲學和幾何學等多種科學原理,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3.The Fibidden City 故宮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位于北京市中心。故宮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

故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后寢”的古制,布置著帝王發(fā)號施令,象征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4.The Summer Palace 頤和園

頤和園位于中國北京市西北海淀區(qū),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園林和清朝行宮。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間、重建于光緒年間,曾屬于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

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筑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于世,是中國園林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5.Yueyang Tower 岳陽樓

岳陽樓位于湖南岳陽古城西門城墻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Yellow Crane Tower 黃鶴樓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筑,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

7.The Ruins of Yuanmingyuan 圓明園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huán)繞周圍。

8.Dianchi Lake 滇池

滇池,亦稱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澤、滇海。在昆明市西南,有盤龍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積330平方千米,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稱。湖水在西南???/a>洩出,稱螳螂川,為長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9.Du Fu Cottage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蹤遺跡地,年游客量達百萬余人次。

10.Dujiang Dam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11.Luoyang longmen grottoes 洛陽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中國石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qū)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

龍門石窟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

12.Songshan shaolin temple 嵩山少林寺

嵩山少林寺是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和中國功夫的發(fā)源地,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 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河南省鄭州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13.The Mogao Grottes 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14.The Huangshan Moutain 黃山

黃山風景區(qū)位于安徽南部黃山市,東經118°1'度,北緯30°1',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風景區(qū)154平方公里。

黃山山脈東起績溪縣的大嶂山,西接黟縣的羊棧嶺,北起太平湖,南臨徽州山區(qū)。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8米。黃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區(qū)之一,世界游覽勝地。

15.Suzhou botanical garden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于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筑形態(tài)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huán)境的一種創(chuàng)造。

擴展資料:

其他中國景點:

1.Three Gorges of the Yangtze River 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是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也是中國40佳旅游景觀之首。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jié)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

2.Taiwan Riyue Tan 日月潭

日月潭是中國臺灣風景優(yōu)美的“天池”,地處玉山山脈之北、能高瀑布之南,介祁於集集大山(潭之西)與水社大山(潭之東)之間。

日月潭中有一小島遠望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名拉魯島,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彎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3.Chengde summer resort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4.Qinling burial figures of warriors and horses 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于今陜西西安臨潼區(qū)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5.Mount Tai 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位于山東省中部,隸屬于泰安市,綿亙于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

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長”、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

求關于敦煌莫高窟景點英語導游詞

編輯本段【莫高之窟】

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近代以來又發(fā)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騙取、盜竊,文物大量流失,其寶藏遭到嚴重破壞。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龍門石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

編輯本段【沿革概述】

莫高窟位于中國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它始建于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于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后法良禪師等又繼續(xù)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后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tǒng)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發(fā)展較快。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余個。安史之亂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歸義軍占領,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元朝以后,隨著絲綢之路的廢棄,莫高窟也停止了興建并逐漸湮沒于世人的視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這里才重新為人注意。近代,人們通常稱其為“千佛洞”。

莫高窟現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個,分為南北兩區(qū)。南區(qū)是莫高窟的主體,為僧侶們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北區(qū)有248個洞窟,其中只有5個存在壁畫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侶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場所,有土炕、灶炕、煙道、壁龕、臺燈等生活設施。兩區(qū)共計492個洞窟存在壁畫和塑像,有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唐宋木構崖檐5個,以及數千塊蓮花柱石、鋪地花磚等。

編輯本段【藝術特色】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筑藝術于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咄庠?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棧道等相連,現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畫繪于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yǎng)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zhàn)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鮮艷瑰麗,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中國五代以前的畫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畫為中國美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也為研究中國古代風俗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形象和圖樣。據計算,這些壁畫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長達25公里的畫廊。

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松軟,并不適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為木骨泥塑。塑像都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單身像和群像等多種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兩側侍立弟子、菩薩等,少則3身,多則達11身。彩塑形式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yè)塑等。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豐富、造詣極高,而且與壁畫相融映襯,相得益彰。

它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處在崖窟的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木構為土紅色,檐牙高啄,外觀輪廓錯落有致,檐角系鈴,隨風作響。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是中國國內僅次于樂山大佛榮縣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納大佛的空間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樓外開兩條通道,既可供就近觀賞大佛,又是大佛頭部和腰部的光線來源。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當時為5層,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進行了重建,并改為4層。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現在的9層造型。

莫高窟的壁畫上,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飛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釋天的神,能歌善舞。墻壁之上,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有的手捧蓮蕾,直沖云霄;有的從空中俯沖下來,勢若流星;有的穿過重樓高閣,宛如游龍;有的則隨風漫卷,悠然自得。畫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舒展和諧的意趣,呈獻給人們一個優(yōu)美而空靈的想象世界。

艷麗的色彩,飛動的線條,在這些西北的畫師對理想天國熱烈和動情的描繪里,我們似乎感受到了他們在大漠荒原上縱騎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許正是這種激情,才孕育出壁畫中那樣張揚的想象力量吧!

編輯本段【風格演變】

莫高窟現存有壁畫和雕塑的492個石窟,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開鑿于北朝時期的洞窟共有36個,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于北涼時期??咝沃饕嵌U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圓塑和影塑兩種,壁畫內容有佛像、佛經故事、神怪、供養(yǎng)人等。這一時期的影塑以飛天、供養(yǎng)菩薩和千佛為主,圓塑最初多為一佛二菩薩組合,后來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體態(tài)健碩,神情端莊寧靜,風格樸實厚重。壁畫前期多以土紅色為底色,再以青綠褚白等顏色敷彩 ,色調熱烈濃重,線條純樸渾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為白色,色調趨于雅致,風格灑脫,具有中原的風貌。典型洞窟有第249窟、第259窟、第285窟、第428窟等。如第243石窟北魏時代的釋家牟尼塑像,巍然端坐,身上斜披印度袈裟,頭頂扎扁圓形發(fā)髻,保留著犍陀羅樣式。

隋唐是莫高窟發(fā)展的全盛時期,現存洞窟有300多個。禪窟和中心塔柱窟在這一時期逐漸消失,而同時大量出現的是殿堂窟、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數量最多。塑像都為圓塑,造型濃麗豐滿,風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現了前代所沒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組合多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或四菩薩,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和二天王,有的還再加上二力士。這一時期的莫高窟壁畫題材豐富、場面宏偉、色彩瑰麗,美術技巧達到空前的水平。如中唐時期制作的第79窟脅侍菩薩像中的樣式。上身裸露,作半跪坐式。頭上合攏的兩片螺圓發(fā)髻,是唐代平民的發(fā)式。臉龐、肢體的肌肉圓潤,施以粉彩,膚色白凈,表情隨和溫存。雖然眉宇間仍點了一顆印度式紅痔,卻更像生活中的真人。還有在第159窟中,也是脅侍菩薩。一位上身赤裸,斜結瓔珞,右手抬起,左手下垂,頭微向右傾,上身有些左傾,胯部又向右突,動作協(xié)調,既保持平衡,又顯露出女性化的優(yōu)美身段。另外一位菩薩全身著衣,內外幾層表現清楚,把身體結構顯露得清晰可辨。衣褶線條流利,色彩艷麗絢爛,配置協(xié)調,身材修長,比例恰當,使人覺得這是兩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五代和宋時期的洞窟現存有100多個,多為改建、重繪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壇窟和殿堂窟。從晚唐到五代,統(tǒng)治敦煌的張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為莫高窟出資甚多,因此供養(yǎng)人畫像在這個階段大量出現并且內容也很豐富。塑像和壁畫都沿襲了晚唐的風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顯公式化,美術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這一時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圖五臺山圖》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畫,高5米,長13.5米,繪出了山西五臺山周邊的山川形勝、城池寺院、亭臺樓閣等,堪稱恢宏壯觀。

莫高窟現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個。西夏修窟77個,多為改造和修繕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畫雕塑基本都沿襲了前朝的風格。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現回鶻王的形象,可能與回鶻人有關。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畫中又出現了西藏密宗的內容。元代洞窟只有8個,全部是新開鑿的,出現了方形窟中設圓形佛壇的形制,壁畫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關。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

藏經洞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圓箓為了將已被遺棄許久的部分洞窟改建為道觀,而進行大規(guī)模的清掃。當他在為第16窟(現編號)清除淤沙時,偶然發(fā)現了北側甬道壁上的一個小門,打開后,出現一個長寬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現編號為第17窟),內有從4世紀到11世紀(即十六國到北宋)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

藏經洞藏經洞的內壁繪菩提樹、比丘尼等圖像,中有一座禪床式低壇,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從洞中出土的文書來看,最晚的寫于北宋年間,且不見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斷藏經洞是公元11世紀時,莫高窟的僧人們?yōu)槎惚芪飨能婈牐跍蕚涮与y時所封閉的。

莫高窟藏經洞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發(fā)現,其出土文書多為寫本,少量為刻本,漢文書寫的約占六分之五,其它則為古代藏文、梵文、齊盧文、粟特文、和闐文、回鶻文、龜茲文等。文書內容主要是佛經,此外還有道經、儒家經典、小說、詩賦、史籍、地籍、帳冊、歷本、契據、信札、狀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絕本。這些對研究中國和中亞地區(qū)的歷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學價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門以研究藏經洞文書和敦煌石窟藝術為主的學科——敦煌學。

破壞情況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少為人所知,幾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經洞被發(fā)現后,旋即吸引來許多西方的考古學家和探險者,他們以極低廉的價格從王圓箓處獲得了大量珍貴典籍和壁畫,運出中國或散落民間,嚴重破壞了莫高窟和敦煌藝術的完整性。

1907年,英國考古學家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在進行第二次中亞考古旅行時,沿著羅布泊南的古絲綢之路,來到了敦煌。當聽說莫高窟發(fā)現了藏經洞后,他找到王圓箓,表示愿意幫助興修道觀,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許進入藏經洞揀選文書,他最終只用了200兩銀兩,便換取了24箱寫本和5箱其他藝術品帶走。1914年,斯坦因再次來到莫高窟,又以500兩銀兩向王圓箓購得了570段敦煌文獻。這些藏品大都捐贈給了大英博物館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現擁有與敦煌相關的藏品約1.37萬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但近年來由于該館對中國文物的保護不力甚至遭致失竊,因而受到不少指責。

1908年,精通漢學的法國考古學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發(fā)現古代寫本后,立即從迪化趕到敦煌。他在洞中揀選了三星期,最終以600兩銀兩為代價,獲取了1萬多件堪稱菁華的敦煌文書,后來大都入藏法國國立圖書館。

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學者出示了幾本敦煌珍本,這立即引起學界的注意。他們向清朝學部上書,要求甘肅和敦煌地方政府馬上清點藏經洞文獻,并運送進京。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但在清點前,王圓箓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后,何彥升和他的親友們又自己攫取了一些。于是,1900年發(fā)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于中國國家圖書館。

對于流失在中國民間的敦煌文獻,有一部分后來被收藏者轉賣給了日本藏家,也有部分歸南京國立中央圖書館,但更多的已難以查找。王圓箓藏匿? ??來的寫本,除了賣給斯坦因一部分以外,其他的也都在1911年和1912年賣給了日本的探險家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1914年,俄羅斯佛學家奧爾登堡對已經搬空的藏經洞進行了挖掘,又獲得了一萬多件文物碎片,目前藏于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

近代,除了藏經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畫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目前所有唐宋時期的壁畫均已不在敦煌。伯希和與1923年到來的哈佛大學蘭登·華爾納先后利用膠布粘取了大批有價值壁畫,有時甚至只揭取壁畫中的一小塊圖像,嚴重損害了壁畫的完整性。王圓箓為打通部分洞窟也毀壞了不少壁畫。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關押了數百名俄羅斯沙皇軍隊士兵,他們在洞窟中煙熏火燎,破壞不小。1940年代,張大千在此描摹壁畫時,發(fā)現部分壁畫有內外兩層,他便揭去外層以觀賞內層,這種做法后來引發(fā)了爭議,直到現在依然爭論不休。

莫高窟景點介紹

莫高窟景點介紹

莫高窟雖然在漫長的歲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襲和人為的破壞,至今保留有從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的洞492個,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兩千身,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下面,我為大家介紹敦煌莫高窟旅游景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特別提醒

目前莫高窟只能參觀10個石窟和2個陳列中心;在公眾假日期間,可多參觀5個石窟。

莫高窟內禁止拍照;陰雨天洞窟不開放;參觀時最好帶手電筒(景區(qū)外也可租到)。

參觀莫高窟時間最好選在清晨,因為有參觀人數的限制,而且早上光線較好。

最好讀一本關于莫高窟的介紹,否則很難看明白石窟雕像和壁畫的玄妙。

莫高窟旺季內賓160元,外賓180元(其中20元為講解費)

莫高窟淡季內賓80元,外賓100元

莫高窟開放時間9:00~17:00

從敦煌去莫高窟可以打的前往,面的單程大約35元左右,轎車稍貴。另外在敦煌市區(qū)內也有很多中巴直達莫高窟。如果在窟里呆得比較晚,6點以后可以搭乘一輛接工作人員的小巴,每人5元。旺季前往的話,可以搭乘敦煌飯店附近的綠皮公交直達,票價2元。

敦煌莫高窟

藏經洞的內壁繪菩提樹、侍女等圖像,中有一座禪床式低壇,另有一通石碑,該碑高僧洪辨的告身碑,即記錄洪辨一生事跡的紀念碑(至于洪辨之塑像原不在藏經洞內被發(fā)現,而是置放在別處,因研究人員在塑像內發(fā)現洪辨的法號及一小包骨灰,而將該塑像置藏經洞內)。

莫高窟藏經洞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發(fā)現,其出土文書多為寫本,少量為刻本,漢文書寫的約占六分之五,其它則為古代藏文、梵文、齊盧文、粟特文、和闐文、回鶻文、龜茲文等。文書內容主要是佛經,此外還有道經、儒家經典、小說、詩賦、史籍、地籍、帳冊、歷本、契據、信札、狀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絕本。這些對研究中國和中亞地區(qū)的歷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學價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門以研究藏經洞文書和敦煌石窟藝術為主的學科——敦煌學。

1900年,于藏經洞(今編號第17窟),發(fā)現西晉至宋代經、史、子、集各類文書及繪畫作品5萬余件。莫高窟是當今世界規(guī)模最宏大、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湛、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中國石窟藝術源于印度,印度傳統(tǒng)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巖質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后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

莫高窟唐時有窟千余洞,現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石窟分上下五層,在現在編號為“17”的洞窟曾發(fā)現從4世紀到14世紀的珍貴文物5.6萬件,因之形成了敦煌學,另外還設有敦煌文物研究所。莫高窟是現存規(guī)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筑、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咝谓ㄖ品譃槎U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yè)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 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跡畫、建筑畫、山水畫、供養(yǎng)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tǒng)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

窟最大者高40余米,30米見方。最小者高不盈尺。造像均為泥質彩塑,有單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民,兩側侍立弟子、菩薩、天王、力士,少則3身,多則11身。最大者33米,小者10厘米。多以夸張的色彩表現人物性格,神態(tài)各殊。壁畫內容有佛像、佛教史跡、經變、神話、供養(yǎng)人等題材和裝飾圖案。最古的地圖《五臺山圖》大40多平方米。從一花一葉、神、佛,到表現當時當地歷史人物活動的《張議潮夫婦出行圖》,構圖精細,栩栩如生??邇冉鸨梯x煌,絢麗奪目。畫面如按2米高排列,可構成長達25公里的畫廊,是我國現存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藝術寶庫。自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中發(fā)現五萬多卷宗教和世俗文書后,敦煌藝術震撼了整個世界,“敦煌學”已成為世界性的顯學,可惜由于當時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無知,這些寶藏幾乎被悉數盜往國外?,F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日本捐資,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敦煌莫高窟旅游景點介紹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與山西大同云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而莫高窟與云崗石窟、龍門石窟和重慶大足石刻則是中國境內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四座石窟。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于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后法良禪師等又繼續(xù)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后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tǒng)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發(fā)展較快。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余個。故后世遂又稱之為“千佛洞”。安史之亂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歸義軍占領,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元朝以后,隨著絲綢之路的廢棄,莫高窟也停止了興建并逐漸湮沒于世人的視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才重新為人所注意。

石窟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筑藝術于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槃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咄庠心驹斓钣?,并有走廊、棧道等相連,現多已不存。

敦煌莫高窟

第96窟是莫高窟最高的一座洞窟,其外附巖而建的“九層樓”是莫高窟的標志性建筑,高33米。它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處在崖窟的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木構為土紅色,檐牙高啄,外觀輪廓錯落有致,檐角系鈴,隨風作? ??。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是中國國內僅次于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納大佛的空間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樓外開兩條通道,既可供就近觀賞大佛,又是大佛頭部和腰部的光線來源。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當時為5層,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進行了重建,并改為4層。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現在的9層造型。

壁畫

莫高窟壁畫繪于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yǎng)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zhàn)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瑰麗華艷,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中國五代以前的畫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畫為中國美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也為研究中國古代風俗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形象和圖樣。據計算,這些壁畫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長達25公里的畫廊。

雕塑

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松軟,并不適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為木骨泥塑。塑像都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單身像和群像等多種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兩側侍立弟子、菩薩、天王、力士等,少則3身,多則達11身。彩塑形式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yè)塑等。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豐富、造詣高深,而且與壁畫相融相襯,相得益彰。

莫高窟現存有壁畫和雕塑的492個石窟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開鑿于北朝時期的洞窟共有36個,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于北涼時期。窟形主要是禪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圓塑和影塑兩種,壁畫內容有佛像、佛經故事、神怪、供養(yǎng)人等。這一時期的影塑以飛天、供養(yǎng)菩薩和千佛為主,圓塑最初多為一佛二菩薩組合,后來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體態(tài)健碩,神情端莊寧靜,風格樸實厚重。壁畫前期多以土紅色為底色,再以青綠褚白等顏色敷彩,色調熱烈濃重,線條純樸渾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為白色,色調趨于雅致,風格灑脫,具有中原的風貌。典型洞窟有第249窟、第259窟、第285窟、第428窟等。

隋唐是莫高窟發(fā)展的全盛時期,現存洞窟有300多個。禪窟和中心塔柱窟在這一時期逐漸消失,而同時大量出現的是殿堂窟、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數量最多。塑像都為圓塑,造型濃麗豐肥,風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現了前代所沒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組合多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或四菩薩,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和二天王,有的還再加上二力士。這一時期的莫高窟壁畫題材豐富、場面宏偉、色彩瑰麗,美術技巧達到空前的水平,內容主要有佛像、經變、佛教史跡、佛教故事和供養(yǎng)人等。

五代和宋時期的洞窟現存有100多個,多為改建、重繪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壇窟和殿堂窟。從晚唐到五代,統(tǒng)治敦煌的張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為莫高窟出資甚多,因此供養(yǎng)人畫像在這個階段大量出現并且內容也很豐富。塑像和壁畫都沿襲了晚唐的風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顯公式化,美術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這一時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圖《五臺山圖? ??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畫,高5米,長13.5米,繪出了山西五臺山周邊的山川形勝、城池寺院、亭臺樓閣等,堪稱恢宏壯觀。

莫高窟現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個。西夏修窟77個,多為改造和修繕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畫雕塑基本都沿襲了前朝的風格。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現回鶻王的形象,可能與回鶻人有關。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畫中又出現了西藏密宗的內容。元代洞窟只有8個,全部是新開鑿的,出現了方形窟中設圓形佛壇的形制,壁畫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關。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

藏經洞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圓箓為了將已被遺棄許久的部分洞窟改建為道觀,而進行大規(guī)模的清掃。當他在為第16窟(現編號)清除淤沙時,偶然發(fā)現了北側甬道壁上的一個小門,打開后,出現一個長寬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現編號為第17窟),內有從4世紀到11世紀(即十六國到北宋)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

莫高窟景點介紹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一座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一個有1600余年歷史的曠世奇葩。莫高窟雖然在漫長的歲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襲和人為的破壞,但目前仍保存有從十六國后期到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代洞窟492個,彩塑2415身,壁畫45000多平方米,唐宋木結構建筑5座。是世界上現存規(guī)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窟。

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筑、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它既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guī)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莫高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宮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書,它以數量浩繁,技藝卓越的壁畫藝術向人們展示了公元四世紀到十四世紀千余年間的社會歷史圖景。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東麓宕泉河崖壁上,南北長約1600米。

1961年,國務院公布敦煌莫高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敦煌莫高窟藝術包括建筑藝術、彩塑藝術、壁畫藝術和敦煌文書四大部分,是集建筑、雕塑、繪畫三位一位的立體藝術。其內容極為豐富。

古代民間藝術家在繼承中原漢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藝術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吸收并融化了外來的表現手法,發(fā)展成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國民族風格的佛教藝術。這些規(guī)模宏大、為數驚人的宗教藝術品,為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地理、宗教、社會生活、民族關系、中外友好往來及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浩如煙海的珍貴資料,是人類恒有的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

;

哪里有關于敦煌飛天的英語介紹

你好,這篇小文是參考幾個外文旅游網站上古跡及歷史背景介紹,重新刪節(jié),整合的,是寫敦煌莫高窟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Dunhuang Mogao Caves

Silk Road Tours: Adventure along the Silk Road to explore the ancient cities and rich culture..

Dunhuang lies at the western end of the Gansu Corridor, called Hexi Zoulang. The name Dunhuang originally meant "prospering, flourishing"-- a hint that Dunhuang must once have been an important city. Its position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trade routes was what made Dunhuang flourish. The coming and going of horse and camel caravans carried new thoughts, ideas, arts and sciences to the East and West.

It was Europeans who re-opened the road in their search for the ancient Silk Road cities. It happened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last century. These tours can begin very logically in Xian, proceeding via Lanzhou and the Jiayuguan Pass to the Magao Caves of Dunhuang, and then to Turpan, Urumqi and Kashi.

Mogao Caves, or Mogao Grottoes (also known as the Caves of the Thousand Buddhas and Dunhuang Caves) form a system of 492 temples 25 km (15.5 miles) southeast of the center of Dunhuang, an oasis strategically located at a religious and cultural crossroads on the Silk Road, in Gansu province, China. The caves contain some of the finest examples of Buddhist art spanning a period of 1,000 years.[1] The first caves were dug out 366 AD as places of Buddhist meditation and worship.[2] The Mogao Caves are the best known of the Chinese Buddhist grottoes and, along with Longmen Grottoes and Yungang Grottoes, are one of the three famous ancient sculptural sites of China. The caves also have famous wall paintings.

According to local legend, in 366 AD a Buddhist monk, Lè Zūn , had a vision of a thousand Buddhas and inspired the excavation of the caves he envisioned. The number of temples eventually grew to more than a thousand.[3] As Buddhist monks valued austerity in life, they sought retreat in remote caves to further their quest for enlightenment. From the 4th until the 14th century, Buddhist monks at Dunhuang collected scriptures from the west while many pilgrims passing through the area painted murals inside the caves. The cave paintings and architecture served as aids to meditation, as visu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quest for enlightenment, as mnemonic devices, and as teaching tools to inform illiterate Chinese about Buddhist beliefs and stories.

Dunhuang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as a defensive and cultural center on the western borders of the Chinese empire at various points in its history. The routes west going north and south of the Taklamakan Desert split near Dunhuang. The route to the south and southwest was guarded by the so-called "Jade Gate" (Yü Guan) and "Southern Gate" (Yang Guan) which were garrisoned and supplied from Dunhuang. The Dunhuang region was the site of very important Buddhist monastic complexes, the most famous of which was at the Mogao Grottoes, where today one can see a treasure trove of Buddhist art covering a span of more than a millenium.

It is said that in the fourth century a Buddhist monk had a vision of 1000 Buddhas, and began to carve grottoes into the sandstone cliff and fill them with buddhist images. They were abandoned and forgotten in around the 11th century until Stein and other archaeologists arrived to carry away huge quantities of manuscripts, textiles and other art objects. However Magao remains a brilliant trove of statues and wall paintings from the 4th to 10th centuries.

Hash:073eaee51ff21a766e708a5f0782c1a1c9c2a8ac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