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十大漂流排行榜 奇石峽漂流上榜,八旗漂流排名第三

1、撫順紅河峽谷漂流

4A景區(qū)

紅河漂流景區(qū),位于遼寧省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雙長線紅河谷國家森林公園內,素有“東北小三峽”之稱。景區(qū)規(guī)劃面積4000公頃,以其原始性、刺激性、參與性、大眾性等幾大獨有特征,被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漂”;區(qū)內經河水多年切割而形成的“U”字型峽谷,谷內河水豐盈清澈,兩岸森林茂盛,使漂流途中時而悠閑自在、時而有驚無險,頗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

地址:遼寧省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雙長線紅河谷國家森林公園

2、圣谷美地漂流

圣谷美地漂流坐落于美麗的莊河云山蛤蜊河,全長10余公里,漂時3小時,是遼南地區(qū)規(guī)模大,河段長,河水清,具特色的峽谷漂流。蛤蜊河依山而成,循山勢潺潺流淌,全長50多公里。圣谷美地漂流選擇了風景秀美、水勢湍急的10余公里河段,漂流而下,時而淺灘戲水,時而激流直下,給游客帶來難忘的體驗。蛤蜊河的起點在步云山與老黑山腳下,起源于東北第一泉,四面青山環(huán)繞,水質清澈見底,是理想的夏日冷水浴場。游客在漂流過程中可盡情濕身,享受玩水樂趣。

地址:遼寧省大連莊河市步云山溫泉村

3、八旗漂流

八旗漂流被譽為“中華滿鄉(xiāng)第一漂”的八旗漂流區(qū),位于新賓滿族自治縣境內的蘇子河中段,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交通便利,距撫順市區(qū)90余公里,乘車經202國道東南公路1小時即可到達。漂流自東而西輾轉而下,水流緩湍不一,流程10公里,下兩端水流落差14米,水流量每秒60立方米,水量充沛,不受旱季影響,是佳的漂流水域。漂流中觀山戲水,驚險刺激,徜徉于山水之間,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令您賞心悅目,流連忘返,樂不思所。

地址: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zhèn)

4、安平河漂流

安平河度假區(qū)位于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鎮(zhèn)境內,距離丹東市內僅三十公里。坐落在美麗的安平河畔上。這里風景優(yōu)美,環(huán)境幽雅、空氣清新、河水清澈。度假區(qū)內游山玩水、陶冶情操,讓您完全回歸到大自然的懷抱? ?!安平河度假區(qū)內的娛樂項目有:漂流、自然游泳場、廣場卡拉OK、自帶燒烤區(qū)等。另外,這里配有會議中心,、餐飲、客房等設施。安平河度假區(qū)內的極限運動——漂流,緊張刺激,樂趣無窮。全長7.5公里,需要時間90分鐘。在漂流過程中可以觀山水美景,打水仗,到達終點后有專車接回到起點。  

地址: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鎮(zhèn)境內

5、九水峽漂流

九水峽漂流位于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鎮(zhèn)長崗子村,屬安平河中下游,因河道在山谷里繞了九個大彎,得名九水峽。景區(qū)內奇峰、秀水怪石、叢林,儀態(tài)萬方。景區(qū)總面積2.5平方公里,漂流河道全程6.6公里,航域水深0.9米,河寬平均20米,驚險處落差達4米。漂流航道蜿蜒曲折、時緩時急、時收時放、節(jié)奏明快。三段有驚無險的刺激漂段、三段流水湍急的搏擊漂段、三段行舟入畫的舒緩漂段、三段峰險水綠的幽溢漂段,可謂是精彩紛呈。

地址: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鎮(zhèn)崗子村安平河中游

6、黃椅山火山大峽谷漂流

黃椅山火山大峽谷漂流全長4公里,河面寬闊處達百米。水質清澈,水流湍急,河兩岸綠樹掩映,火山巖隱于樹蔭,山水相映,景象萬千。游人沿火山大峽谷順流而下,清澈見底的蒲石河水托著橡皮筏,乘載著游客一路灑下歡聲笑語。風平浪靜處,三五知己拉開架勢享受著水上酣戰(zhàn)的樂趣;湍流時皮筏被浪花托起又放下,游人的心波濤起伏驚險刺激。一條蜿蜒流動的河,延伸在峽谷堅硬的腹地。乘著橡皮艇順流而下,天高水長,陽光普照,四面青山環(huán)繞,漂流其間,迎面而來的是一種期待--期待刺激!

地址: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縣城西郊5公里處

7、十八灘景區(qū)漂流

十八灘漂流景區(qū)位于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是清王朝發(fā)源綿延之地。距離省會沈陽市僅9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十八灘漂流全程長5.2公里。河道九曲十八彎,激流沖擊著山石濺起層層水花,橡皮艇在波峰浪谷中顛簸、跳蕩,讓漂流者盡情釋放激情與活力。境內多山,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旅游區(qū)內郁郁青山、清清河水,天然景觀獨特,有“遼東小三峽”之美譽。十八灘旅游度假景區(qū)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這種氣候特點非常適宜溫帶植物的生長。

地址: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

8、蘇子河漂流

蘇子河漂流全長15公里,漂流全程近3小時。漂流中觀山戲水、驚險刺激徜徉于山水之間,置身于自然懷抱的感覺,是其他娛樂休閑旅游中無法體驗到的。坐在船筏上,沿途可欣賞到望石谷、洞上橋、奇峰山、臥龍嶺等景觀。時而險灘橫臥,時而湖面鏡現? ?悠、驚、險、奇、絕是中華滿鄉(xiāng)第一漂的魅力所在。到此漂流心境豁然開朗、樂趣無窮。蘇子河原名叫蘇克素護畢拉,蘇克素護滿語的意思是魚鷹,畢拉是河的意思?,F蘇子河漂流景區(qū)已經建成,成為了一個旅游度假的著名風景區(qū)。風景區(qū)面積大約6 平方公里。

地址: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木奇鎮(zhèn)

9、莊河天門峽漂流

天門峽漂流,作為英那河的源頭,河道九曲十彎、水量豐富、水質清澈,漂流全長13.7公里,耗時3小時,是目前遼寧省內長的漂流。被游客稱贊為“東北 漂”。漂流從起點到尾點的自然落差是91米,全程有12處激流點,有三分之一的河段落差大,水流急,彎道多,跌宕起伏,激情四溢,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漂流起 點雙龍匯,尾點鳳凰湖,寓意龍鳳呈祥。兩岸美景不斷猶如置身山野圖畫,恍如步入人間仙境。

地址:遼寧省大連莊河市仙人洞鎮(zhèn)天門山

10、奇石峽漂流

3A景區(qū)

奇石峽漂流位于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劉家河鎮(zhèn)蛟洋峪村,漂流河道長10.8公里,起點與尾點之間落差達85米,河道兩岸群山巍峨、動植物資源豐富,河道內怪石嶙峋,兩側奇石林立,時值夏季,河水清澈,水流湍急,急緩流幾十處交叉銜接,九曲通幽,奇石峽因此而得名。秀麗的風景伴中下游小橋流水人家,日暮降臨,炊煙裊裊,一派世外桃源之景象。奇石峽漂流景區(qū)距離各中心城市交通便利,從沈陽出發(fā)高速151公里至劉家河下道,下高速口20公里即到景區(qū),距離沈陽、鞍山、本溪、遼陽、丹東車程都在2.5小時以內。

地址: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市劉家河鎮(zhèn)蛟洋峪村

傳奇盛京 | 皇城族脈之南征北戰(zhàn),最后一支蒙古八旗的湮滅 八旗

版權所有:沈陽旅游委員會 未經協(xié)議授權 禁止轉載使用

皇城族脈4-5

南征北戰(zhàn),最后一支蒙古八旗的湮滅

同治三年(1865),山東高樓寨附近,一位精神恍惚的老將軍,騎著一匹疲倦的戰(zhàn)馬,行走在路上。老將軍已經多日沒有合眼了,甚至他已經幾十天不離馬鞍,疲勞侵蝕入他的身體,他連馬韁都有些拿不住,只得用布帶拴在肩上馭馬。

實在太累的話,他會被部將們勸下馬來休息,但他又怎么能夠睡著,他只是喝兩大口巨觥烈酒,又要騎馬追敵人。多年以后,東北以外的各式歷史學家們還是讀不懂,當年的僧格林沁王爺,為什么用這種剛愎自用、自我摧殘的方式追擊捻軍。

同治二年(1864),僧格林沁受命鎮(zhèn)壓捻軍,作為博爾濟吉特氏的成員,他與孝莊文皇后同宗,19歲起就出任各種顯赫的官職,終道光一朝,皇帝對僧格林沁寵幸不衰,“出入禁闈,最被恩眷?!彼c咸豐帝是表兄弟關系,咸豐對他仍舊寵榮有加,一直讓他掌握清朝精銳部隊的軍權。

此次出征,僧格林沁又成功地瓦解了十幾萬人的捻軍起義軍。同治二年(1864)十二月初,僧格林沁親自帶領部隊進抵湖北棗陽,進攻捻軍的隊伍,結果部隊遭受重創(chuàng)。同治三年(1865)一月,僧格林沁追擊捻軍至魯山,遭到捻軍夾攻,麾下最得力的幾位戰(zhàn)將都臨陣戰(zhàn)死。僧格林沁在總兵陳國瑞的援救下,才得幸免。

魯山之戰(zhàn)后,捻軍從湖北的襄城,轉入河南省的新鄭。同治三年(1865)二月十一日,尾隨捻軍的僧格林沁到達尉氏縣城,之后一路追趕捻軍的隊伍,南下鄢陵,西進信陽,北上睢州。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僧格林沁尾隨捻軍之后窮追不舍,從豫西、豫中、豫東、豫南,又從河南考城追到山東,行程數千里,所率部隊被拖得精疲力竭,在這一路上,“將士死亡者數百,軍中多怨言”。

這樣的狀態(tài)之下還能否打好仗?這個問題似乎已不在54歲的僧格林沁考慮范圍之內,他的心腹愛將陳國瑞的勸誡,也被他否決,他仿佛是要執(zhí)意求敗,帶著他的近萬名蒙古八旗軍,就要與眼前的萬余名捻軍決一死戰(zhàn)。酒,能給他一點點現實感,反而能夠讓他清醒一點,從而更深地激發(fā)出這名蒙古王爺的悲情……

蒙古人喜歡用“悲情”兩字形容自己的英雄。當僧格林沁一次次喝下烈酒的時候,他一定會回想起自己童年時在法庫那一帶放羊的情景,他會想起自己身上的成吉思汗家族的血統(tǒng),想起在雍和宮里當喇嘛的伯父,想起在伯父的幫助下,他這個窮親戚竟然意外地當上了科爾沁左翼后旗的郡王。最后,他會想起剛剛在戰(zhàn)場上死去的得力部將。

在當時中國的戰(zhàn)場上,號稱是“南曾北僧”的兩支精銳,給中國衰弱不堪的清軍帶來一點亮色,成為清朝可以倚重的“長城”?!澳显鄙?,已經不再單單靠智慧與兵法,更是靠著自身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性格,才能夠出人意料地拼湊起那條破碎的“長城”,打贏那些不可能獲勝的戰(zhàn)斗。南方曾國藩湖南人特有的近乎愚腐的意志力,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地戰(zhàn)勝了太平天國的起義軍;北方僧格林沁的風格,則是一副在東北的蒙古人那種不要命的血氣,不計后果的沖殺,最終剿滅了太平天國起義軍,并在咸豐九年(1859),在中國戰(zhàn)場上惟一一次戰(zhàn)勝了英法聯軍。

在清朝,曾將歷代名臣大將的畫像,包括秦瓊等歷史大將一一畫出。清朝也將朝廷認定的本朝英雄畫出來,在后來故宮文繡閣展出的英雄譜之中,文臣最后一個是曾國藩,武將最后一個,就是僧格林沁。

當僧格林沁在中原一帶,馬不停蹄地追擊捻軍的時候,局勢已經悄然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捻軍在進至黃河水套地區(qū)時,隱蔽在這里的各地起義軍失散人員紛紛歸隊,使捻軍人數驟然增至數萬。捻軍馳抵菏澤西北高樓寨地區(qū)后,就已形成了一個絕殺的包圍圈,等待疲憊不堪的僧軍。

同治三年(1865)五月十八日中午,僧軍進至高樓寨,埋伏在高樓寨以北村莊、河堰、柳林中的捻軍同時出擊。僧格林沁率殘部退入高樓寨南面的一個荒圩,捻軍在圩外挖掘長壕。當夜三更,僧格林沁率少數隨從冒死突圍,當逃至菏澤西北的吳家店時,被一名捻軍戰(zhàn)士殺死在麥田。

記得一位蒙古作家寫作僧格林沁的死,寫成他是自刎而死,顯然,他很不情愿僧格林沁死在一名普通而偶然的士兵之手。這種寫法雖然在照搬烏江邊上的項羽之死,但是那悲壯的氣息,卻流蕩出僧格林沁一生的悲情。

高樓寨一戰(zhàn),僧格林沁以下7000余人全部戰(zhàn)死,長達282年的八旗軍,在中國的戰(zhàn)場上徹底結束了。當年,這支橫掃李自成農民軍的八旗軍,最后被號稱捻軍的農民軍全軍殲滅了。從此當時的中國戰(zhàn)場上,只剩下湘軍、北洋水師等新軍了。

歷史上的英雄不怕死亡,因為在死后,他們還有一個漫長的、在人們的記憶中存活著的過程。

僧格林沁死后,“兩宮震悼,詔嘉其忠勇性成,視國事如家事,飾終典禮視親王,從優(yōu)議恤。命侍衛(wèi)馳驛迎柩至京,上奉兩宮皇太后親奠,賜金治喪,祀昭忠祠,於立功地方建專祠,配享太廟,謚曰忠,預繪像紫光閣。”

僧格林沁,一位蒙古王爺,竟然得到了滿洲王爺也難以得到的榮耀。清朝時,法庫是科爾沁左翼郡王的世襲領地。當時的蒙古貴族認為法庫四家子公主陵一帶風水極佳,就選擇這里作為家族墓地,僧格林沁早年嗣傳成為科爾沁左翼郡王,科爾沁親王魂歸故里,享受著不朽的供奉。

“當我死去的時候,親愛的,請別為我唱悲傷的歌。我墳上不必安插薔薇,也無需濃蔭的柏樹……”羅大佑曾經翻唱過十九世紀田園詩人羅塞蒂的一首詩作。確實,當僧格林沁回到這片山丘的時候,便葬在這片林木青翠的山谷之中。這片舒緩的向陽坡地上,排列著科爾沁左翼后旗的端柔公主陵、僧格林沁陵、使僧格林沁飛黃騰達的伯父特木爾喇嘛陵、僧林格沁的孫子溫都蘇陵。

這依次排列的科爾沁左翼后旗的祖墳旁,僧王墳早年有看墳人十戶,為閻、李、楊、劉、于等姓,隨著悠長的時光,這里發(fā)展成為一個小型的村落。1945年春,僧格林沁的重孫媳婦陳玉珍曾來過僧王墳,砍伐了一些樹木,這也是僧王后人最后一次來僧王墳。在僧格林沁占地70畝的氣派陵園里,有內墻與外墻兩層陵院,有碑樓、大門、過廳、更房、饗殿等古建筑群,陵園內有“肅靜”“迥避”的官顯牌,有僧格林沁的塑像,有牌位與祭器,有他所用過的寶刀馬具……

不過,這最后的遺跡,只在1948年,當地幾個中學生來游園時,在照片中留下了最后的印記。也就是在那年,在一個外號叫“潮六虎”的兵匪帶領手下盜挖,后來地宮石料用于附近水庫的的建設。

實際上,據當地文獻記載,在此之前的1947年,“村農民會”的人,為了挖掘地下的財寶,就拆毀了殿堂和寶頂,打開了棺槨。除了挖掘財物,人們最關心的就是那個傳說——僧格林沁被捻軍割去的頭顱,作為戰(zhàn)利品,沒有了頭顱的僧格林沁安葬的時候,由朝廷派工匠用黃金鑄成一個假的頭顱放在尸體上。當人們闖入了地宮里,拉出僧格林沁的尸體時,人們可以看到尸體未腐、儀容安詳,身上穿著朝服,殺死他的人,是一個右手使刀的人,在他的左胸上捅入致命的一刀,刀深有10厘米。

人們可能還會記得那部轟動一時的電影火燒圓明園》,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清朝的一個蒙古王爺在與英國使臣談判時,因一語不和雙方動起了手,蒙古王爺身手強悍,幾下子就把英國使臣摔到了湖里,那個蒙古王爺就是僧格林沁。而咸豐九年(1859)的大沽口保衛(wèi)戰(zhàn)中,僧格林沁督軍力戰(zhàn),取得大捷,擊毀英軍戰(zhàn)艦3艘,致英軍死傷464人,英海軍司令賀布身受重傷。

《火燒圓明園》還有個令人震撼的情景:英法聯軍遭遇到蒙古八旗兵的進攻,他們用長槍與火炮,像屠殺一般成建制地消滅掉一批批的中國軍隊。而那個旗手仍果斷地揮下旗幟,于是,又一批八旗兵騎馬沖出,繼而又被先進的槍炮屠殺。在成堆的尸骨面前,殺累了的聯軍指揮官都仿佛有點惻隱之心了……

這個情節(jié),實際上是英法聯軍一名軍官日記里的情景,他清晰地看到,那位“韃靼軍隊”的旗手被炮擊致死時,手里仍握著那桿旗幟。而這位旗手,正是僧格林沁手下的傳令兵。

八旗蒙古 八旗

八旗蒙古是清八旗的三個部分組成。

八旗中的蒙古旗份佐領,并非單獨有八個蒙古旗,部分誤稱為“蒙古八旗”。

八旗蒙古與八旗滿洲、八旗漢軍構成八旗軍的整體,皆以兵籍編制。分屬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八旗蒙古產生于盟旗制度之前,與蒙古地區(qū)盟旗不同,直屬清廷八旗編制。惟地位略低于八旗滿洲,而高于八旗漢軍。

一八旗蒙古組織

八旗蒙古為八旗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誤稱“蒙古八旗”。旗色、官制與八旗滿洲同,惟地位略低于八旗滿洲,而高于八旗漢軍。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努爾哈赤建立八旗之時,已編有蒙古牛錄七十六個,并將部分蒙古人編入滿洲牛錄,分隸滿洲大臣之下。

天聰初年,皇太極將新降蒙古人眾及原編入滿洲旗下之部分蒙古人另編蒙古二旗。

天聰九年(1635)正式編立蒙古八旗,每籍設固山額真(漢名都統(tǒng))一人,梅勒章京(漢名副都統(tǒng))二人,甲喇章京(漢名參領)二人,分統(tǒng)所屬蒙古牛錄(漢名佐領)。之后,續(xù)將歸附蒙古人眾編入,到崇德末年共有佐領一百一十七個、半分佐領五個。雍正年間增至二百零四個,遂為定制。

二八旗蒙古種類

八旗蒙古分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8個種類。

八旗“戰(zhàn)則為兵,安則為民”

1.八旗蒙古是社會組織形成

八旗蒙古萌芽于1621年,始建于1633年,完成于1635年。與八旗滿洲、八旗漢軍全部隸屬于同一社會組織形式“八旗”之下。

2.八旗蒙古是軍事組織形式

八旗蒙古與八旗滿洲、八旗漢軍是清代八旗組織中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清帝的親軍,其基本職能還應是一種軍事組織。

三八旗蒙古作用

明萬歷十一年(1583),清王朝的奠基人,滿族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清太祖努爾哈赤,以祖上遺甲十三副起兵征討尼堪外蘭,開始了統(tǒng)一全國的大業(yè)。

從明萬歷四十三年(1583 -1615)經歷了32年戰(zhàn)火磨煉的努爾哈赤正式建立了在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八旗制度。

八旗蒙古萌芽始于天命六年(1621)。此時蒙古旗人被編入八旗滿洲:“鑲黃旗滿洲都統(tǒng)國柱佐領。系勛舊佐領。國柱始祖顧爾布什,原系蒙牛夸爾夸貝子。太祖皇帝時,率部眾來歸(1621年,天命六年),封為“駙馬”,授為三等子,將部屬之眾成立佐領,屬于白虎賴管理……于康熙九年分為兩個佐領時,將部屬滿洲三十家、蒙古十家,分與察哈爾蒙古諾門達來之子,一等侍衛(wèi)和尚管理”。引文表明此時八旗滿洲中己出現了蒙古牛錄。

四八旗蒙古規(guī)模

天聰七年,明崇禎六年(1633)時先只編有“蒙古二旗”;稱為“右營”和“左營”,1634年又將這兩個旗的人丁劃歸代善、濟爾哈朗等所轄的滿洲八旗中。到1635年(清天聰九年,明崇禎八年),經過三次大規(guī)模的征討察哈爾,漠南蒙古大部分歸順后,皇太極將原屬于滿洲八旗之外的原有蒙古牛錄再加上新來的內外喀喇沁蒙古合編成八旗蒙古”,人數約七千八百多人。旗色官制與“八旗滿洲”同。據記載:當時蒙古壯丁共有16953人,分編為十一旗、其中,古魯思轄布、俄木布楚虎爾和耿格爾、單把四人所轄的三旗有9123人“仍然隸屬于原來的‘八旗滿洲’下”。

這就是說八旗蒙古的建立是始于1633年,完成于1635年,晚于八旗滿洲(始建于1601年,完成于1615年),早于八旗漢軍(始于1631年,清天聰五年,僅一旗,完成于1642年)。建制時間盡管不同,但無論是八旗滿洲也好,八旗蒙古也好,八旗漢軍也好,全部隸屬于同一社會組織形式“八旗”之下,統(tǒng)由清最高統(tǒng)治者統(tǒng)帥。特別是在清世宗胤禛高度中央集權以后,更是如此??梢愿爬椋夯蕶唷煺吮M,蒙、漢、布特哈……)這個形式,正如《八旗通志·序》上說的:“太祖……肇建八旗,以統(tǒng)滿洲、蒙古、漢軍之眾”一樣。換句話說:八旗制度,包括八旗蒙古,是“以旗統(tǒng)族”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 。

五八旗蒙古軍事力量

八旗蒙古與八旗滿洲、八旗漢軍是清代八旗組織中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滿清的親軍,其基本職能還應是一種軍事組織。

每逢行軍作戰(zhàn),“地廣則八旗并列分八路。地狹則八旗合一而行,隊伍整肅,節(jié)制嚴明”。例如,1642年在八旗的主要組織規(guī)模剛形成之后,十月,皇太極調用空前雄厚的兵力,第四次入犯明境,命阿巴泰為“奉命大將軍”,“率內滿洲、蒙古、漢人二十四固山各固山額真官軍一半,外番蒙古兵一半往征明國。毀邊關入,縱橫無敵”,通燕京,下山東,克城“共八十八”,“俘人畜九十二萬三百”。明人稱為“壬午虜變”。這里所指的“二十四固山”,即含八旗蒙古。不僅入關前(1644)八旗蒙古承擔著軍事上征戰(zhàn),廝殺的使命,即便入關后也是如此。

六八旗蒙古人員

清朝定都北京,北京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屯駐在北京及附近的八旗兵丁稱為“京旗”,而被派遣到全國各地的重要城市和軍事據點駐防的稱為“駐防八旗”。今據1851年(咸豐元年)曾國藩說:“八旗勁旅,以強半翊衛(wèi)京師,以少半駐防天下”。

據光緒《會典》所記佐領數目:滿洲681,蒙古204,漢軍268,共有1153個佐領,每佐領姑以200人計算總數在22萬人以上。又據京旗占60%,駐防占40%的比例來估計,知八旗蒙古中駐京八旗蒙古在24480人,駐防八旗蒙古在16320人。

繼八旗蒙古的建立,皇太極把旗的編制推廣到整個蒙古地區(qū),把蒙古分為內蒙古和外蒙古。內蒙古二十四部,陸續(xù)編為四十九旗,這種旗主要職能是管理本旗民事與行政。以后,由若干個旗組成一個“盟”(朝廷指定的會盟處),作為中央對旗的監(jiān)督機構,“不能干預各旗事務,也無權發(fā)布政令”,“盟長主要是(各旗)會盟的召集人”。內蒙古四十九旗,設哲里木、卓索圖、昭烏達、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六盟。通過盟旗制度實行分而治之,把廣大蒙古人民固定在各自的區(qū)域中。

七八旗蒙古成員

內蒙古各旗也有兵丁,但就其性質而論,近乎于民兵。盡管內蒙古許多部旗在清統(tǒng)一或維護統(tǒng)一的戰(zhàn)爭中出力甚多,但戰(zhàn)后,他們又在一個固定的地域中生產、生活了,而不同于入關后職業(yè)性的八旗軍。內蒙古各旗設扎薩克(旗長),多為世襲,向上對口是處理少數民族(以蒙古族為主)事務的理藩院和駐防節(jié)制將軍。而八旗中,每旗一都統(tǒng),直對軍機處。內蒙古六盟四十九旗,外蒙古八十六旗(設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的顏色沒什么規(guī)定,因為他們無論如何善戰(zhàn),也是雜牌軍。

八八旗蒙古與外藩蒙古區(qū)別

八旗蒙古與蒙古的盟旗設置區(qū)別,皇太極把“旗”的編制推廣到整個蒙古地區(qū),后又由旗組成“盟”,蒙古的“盟”、“旗”建制與八旗蒙古不同,其主要職能是管理本旗的民事與行政。是有一定自治權的地方區(qū)劃。

九八旗蒙古與八旗察哈爾區(qū)別

蒙古旗與八旗蒙古易混者為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內的鑲黃旗、正鑲白旗、正藍旗的名稱與現行體制同。上述三旗在清時也的確是八旗的建制和駐防地域,但那里的八旗屬于察哈爾親王布爾尼反清失敗后被康熙帝改編的八旗察哈爾。

此八旗為康熙十四年(1675)置,稱口外游牧察哈爾八旗,初為總管級,屬在京蒙古都統(tǒng)兼轄。乾隆二十六年,改置察哈爾都統(tǒng)(八旗都統(tǒng)為從一品大員),駐張家口。此八旗中只保留四旗三名(正鑲白旗二旗合名),右翼的四旗已經不存在了,地域當在烏蘭察布盟的涼城、卓資、察右前、察右中、察右后、集寧、化德各旗縣之地。

八旗蒙古的意義

八旗蒙古促進了全國各地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

八旗蒙古的編立,表明了八旗制度的基本完善和全面確立,不但極大的擴充了清政府的兵源,有利于和明朝的作戰(zhàn),而且也從根本上加強了對東北各民族行政統(tǒng)治和管理。進一步壯大了清王朝的實力。

八旗自由行旅游攻略

  • 遼寧十大漂流排行榜 奇石峽漂流上榜,八旗漂流排名第三

    地址: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步云山溫泉村3、八旗漂流八旗漂流被譽為中華滿鄉(xiāng)第一漂的八旗漂流區(qū),位于新賓滿族自治縣境內的蘇子河中段,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交通便利,距撫順市區(qū)90余公里,乘車經202國道東南公路1小時即可到達。地址: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鎮(zhèn)崗子村安平河中游6、黃椅山火山大峽谷漂流黃椅山火山大峽谷漂流全長4公里,河面寬闊處達百米。地址: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8、蘇子河漂流蘇子河漂流全長15公里,漂流全程近3小時。被游客稱贊為東北漂。


    2022-08-08
    913 92
  • 傳奇盛京 | 皇城族脈之南征北戰(zhàn),最后一支蒙古八旗的湮滅

    版權所有:沈陽市旅游委員會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皇城族脈4-5南征北戰(zhàn),最后一支蒙古八旗的湮滅同治三年(1865),山東高樓寨附近,一位精神恍惚的老將軍,騎著一匹疲倦的戰(zhàn)馬,行走在路上。老將軍已經多日沒有合眼了,甚至他已經幾十天不離馬鞍,疲勞侵蝕入他的身體,他連馬韁都有些拿不住,只得用布帶拴在肩上馭馬。實在太累的話,他會被部將們勸下馬來休息,但他又怎么能夠睡著,他只是

    2022-03-19
    1105 49
  • 八旗蒙古

    八旗蒙古是清八旗的三個部分組成。八旗中的蒙古旗份佐領,并非單獨有八個蒙古旗,部分誤稱為“蒙古八旗”。八旗蒙古與八旗滿洲、八旗漢軍構成八旗軍的整體,皆以兵籍編制。分屬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八旗蒙古產生于盟旗制度之前,與蒙古地區(qū)盟旗不同,直屬清廷八旗編制。惟地位略低于八旗滿洲,而高于八旗漢軍。一八旗蒙古組織八旗蒙古為八旗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誤稱“蒙

    2022-03-06
    1181 67
  • 乾隆皇帝南巡 安保工作全部由滿蒙八旗負責

    撰稿:金世鈍中國傳統(tǒng)的漢族王朝中,皇帝的巡幸活動并不常見,因為類似活動往往都帶有強烈的軍事色彩。明朝皇帝如嘉靖、萬歷等,他們非但沒有出過北京城,甚至紫禁城都沒有出過。而契丹、蒙古、滿洲帝王卻喜于巡幸,巡幸或說巡游對北方少數民族帝王來說司空見慣。以遼朝為例,當時遼帝仍按先人習慣四時轉徙,即所謂春水秋山,冬夏捺缽的四時捺缽制。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是巡幸文化的集大成者,尤其六次南巡更成為乾隆

    2022-02-22
    38 97
  • 為什么說清朝八旗軍被過度神化了?看看這場大戰(zhàn)就知道了

    關于明清歷史的討論總會出現一種現象,那就是對于滿清八旗軍戰(zhàn)斗力的神化,似乎每次戰(zhàn)斗他們總是付出很少的代價就能擊潰數量多出己方數倍的大順大西軍和明朝軍隊,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出現這一奇怪的論調最典型的就是關于山海關大戰(zhàn)的討論和研究,在大多數人的眼里似乎李自成大軍一見到八旗軍就四散奔逃,然而李自成大軍的主力是之前投降的前明軍,哪怕是老營也是以因為欠餉而嘩變明朝邊軍士兵居多,換句話說李自成

    2022-01-31
    206 26
  • 晚清八旗鐵血驍將:將陳玉成逼到絕境,后被槍支爆頭而亡

    1644年4月,多爾袞率八旗勁旅聯合吳三桂在山海關一片石與李自成大順軍展開激戰(zhàn),大獲全勝,并乘勢入關。此后,八旗勁旅日行千里,四處追殺農民軍和南明軍隊,所向披靡,號稱“滿萬不可戰(zhàn)”。不過,康熙年間,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八旗子弟已經沒了昔日之威風,慢慢淪落成綠營軍替補。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fā),八旗子弟一敗涂地,在武昌、南京兩次大戰(zhàn)中被團滅,一點脾氣都沒有。八旗子弟雖然沒落,但其中也不乏能征善戰(zhàn)之

    2022-01-29
    73 9
  • 康熙北狩,不僅僅是喜歡打獵和鍛煉八旗,更是為了視察蒙古各部落

    北狩是指康熙帝到塞外行圍打獵與視察蒙古各部落的一種政治兼娛樂活動??滴醯郯驯贬髯鳛閳F結、分化和恐嚇蒙古各部落所進行的大規(guī)模軍事演習,以達到自己鞏固北邊疆域的目的,從康熙十六年(1677年)開始,至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基本每年都要舉行。清代,蒙古分漠南(即nei蒙古前身)、漠北(亦稱喀爾喀)和額魯特三大部分。早在努爾哈赤時期,漠南蒙古就陸續(xù)歸附了當時的后金政權,成為后金政權奪取

    2022-01-07
    1148 42
  • 點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