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白肉(裹腳肉)

俗稱“裹腳肉”,采用較好的“二刀肉”,用非常鋒利的菜刀橫切,切出來的肉呈長方形,又薄又長,薄到能照出人影,長到一塊肉能裝一個盤子。其特點就是造型奇特,口感極好,深受游客喜愛。

有人說,大壩苗族鄉(xiāng)的“裹腳肉”,應該就叫“大壩白肉”。大壩人卻不認可這種說法,認為有與“李莊白肉”攀親的誤解,平日也將其稱為“薄片肉”。 “裹腳肉”一方面形容肉片長,肉片??;另一方面則因吃得時候要用筷子一圈一圈地裹起來吃。

據當地廚師介紹,制作大壩裹腳肉的關鍵,主要集中在選料精、火候準、刀工絕、蘸水香四個要素上,缺一不可。

選料要精,裹腳肉的選料相當考究。豬后腿將臀部去掉第一刀之后的部位,俗稱“二刀肉”,每頭豬僅有二公斤左右。因為這一部位的肉質佳,肥瘦勻稱,無泡少筯,成菜后肥瘦連接緊實,不脫層分離,裝盤后才有美感。原料要求連皮帶肉,將肉皮一面用火烙,洗刮干凈后,即可進入下道工序。

火候要準,煮肉時,要先把肉橫向抬開,這樣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熟。煮的過程中,經常除去煮出浮在水面的血沬,還應保持攝氏90度水溫,即水沸時就加涼水,使肉從外到里受熱均勻。若水溫過高,就會出現外面的肉已煮老了,而里面肉還是生的現象,影響成菜。煮肉的火候相當重要,剛剛熟最好。

刀工要絕,裹腳肉最具特色的地方就在于刀工了。片肉,是大壩裹腳肉一絕。將細長的刀片從豬皮進刀,劃出的豬肉每片長可達20至30公分,寬15至20公分,厚僅1至2毫米,需要廚師多年熟能生巧的功夫,切出的肉片幾近透明。一般說來,我們大壩人自己吃的時候,肉有多長,就片多長。只有在有外地客人來時,為表現文雅,片成15厘米左右長的肉,順序裝盤。據說,前些年大壩有一位號稱“川南第一刀”的廚師袁乃剛,就是大壩裹腳肉這方面的刀功老師。2010年大壩高裝文化藝術節(jié)裹腳肉比賽,來自大壩葉山餐館的葉永強獲得了“苗鄉(xiāng)第一刀”的美譽。

蘸水要香,裹腳肉講究的就是蘸水。蘸水特色是色鮮、濃香,特別要突出蒜香、味鮮的效果。主要佐料是:糊辣椒、醬油(大壩人自制的最好)、蒜泥、味精、花椒、少許白糖和醋??上葘⑺饽嗪徒弥笕鉄崴荨U荷险{料后,入口頓覺清香爽口,肥而不膩,咀嚼化渣,回味無窮,食后感覺令人叫絕,久久不忘。當然,吃的時候要一口一塊,那才真正應了大壩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