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旅游大、小峽的人們,步入巫山縣城,就會聽到“碗碗糕、甑蒸糕、糯米年糕”的叫賣聲。這“三糕”原是巫山古城馳名的小吃。由于出自張姓的獨家手藝,被譽為“張氏三糕”。
張氏三糕由來已久。據(jù)傳,明洪武年間,張氏從湖北遷入四川巫山,家境貧寒,經(jīng)營糕點為生。那時,每逢臘月二十四日,長江巫峽兩岸百姓,有過小年的習俗。群眾把這天,視為灶神上天,向玉帝回稟全家一年善惡。家家戶戶于前一天夜晚,以五谷、鹽茶,飴糖視灶,意在敷住灶神之口。張氏敬神虔誠,是夜,便在灶臺上貼一張神婆畫像,點燃香燭,把親手做的最好糕點貢在畫像面前,默送灶神歸天,歡度小年,并用飴糖敷在灶神嘴上。張氏的虔誠,感動了灶神,回天宮后向玉帝美言了一番。玉帝聽后,十分高興。認為張氏雖窮,但心性善良,便叫王母拿出一盤各種類型的長壽糕,命灶神帶回去送給張氏經(jīng)營。
除夕的深夜,張氏按照習俗,焚香燃炮,舉行迎灶回家的儀式后,合家圍著火爐守歲。他邊飲酒,邊想著過年的寒酸和來年的生計,不覺昏昏沉沉醉入夢鄉(xiāng)。忽見灶神從天空飄進家來,手提一籃黃紅色的長壽糕。
“張氏三糕”代代相傳,現(xiàn)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隨著年輪的增長,也名揚神州。特別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全國各地的愛國人士云集巫山,張氏三糕曾為他們喜愛的早點。當時,獨家經(jīng)營供不應求,便一分為三,各經(jīng)營一種,更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