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菜

渣菜——也叫菜豆腐、豆沫,制作渣菜也叫馇渣。用料為各種菜末和豆粕。乳山習慣叫野菜為“山菜”,叫自家種植的菜為“家菜”,山菜、家菜中適合馇渣的都很多。野菜以山苜楂、薺菜、面曲曲、麥粒蒿、兔耳朵、掃帚菜、灰菜、薺薺菜、螞蚱菜、洋槐花、榆樹葉等為佳;家菜如蘿卜葉子、嫩芋頭葉、鮮地瓜葉、大白菜幫子、小白菜等都行。馇渣前要先用開水把菜淖一下,至半熟即可,為的是容易浸掉苦澀味。浸泡時間、換水次數(shù)要根據(jù)菜的苦澀程度而定。沒有苦味的菜不必浸泡,以免營養(yǎng)流失。菜浸泡好了,切成細末就行了。菜切好了,粕磨好了,再就是鍋上的活兒了。先用少許食油擦擦鍋,油千萬別放多了,能起到防止粘鍋的作用就行。添少量水后把菜末放進鍋里,菜末之上用粕覆蓋,急火加熱。底層水沸有響聲后,開始用鏟子貼鍋底頻頻翻轉菜末及豆粕,使之受熱平均、攪拌勻稱,然后蓋上鍋蓋,用慢火燉,至水將干、干濕合適時即可出鍋。一家馇渣能香半條街,馇好后,主人家送你一碗,送他一碟,鄰里間分享品嘗。從前,村街上有兩大風景:碾子和泊磨。泊磨也叫水磨,但不是以水為動力的那種,是相對于室內(nèi)加工面粉的干磨而言的。泊磨多是用那些退役下來的干磨疊加組成,下面的做支架,上面的兩頁做推粕用。推粕就是把事先泡軟的黃豆磨成生豆糊,這是做豆腐或者馇渣的必有工序。磨粕時要把豆子一點點勻稱地掰進磨眼里,同時還要向磨眼加水。磨豆粕是有技巧的,豆子掰多了,磨出來的粕就粗糙;掰少了,轉空磨浪費時間;水加多了,磨唇掛不住,粕就會流到地上;加少了沾磨,粕下不來。推磨粕的人要一手扶著磨棍兒,一手拿著長柄平頭木勺子,一邊推磨一邊把磨唇上的粕刮到旁邊的盆子里去。好手刮粕,動作敏捷,不滴不掉,姿態(tài)優(yōu)美,儼然是表現(xiàn)女性勞動的美妙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