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民間刺繡

張掖的民間刺繡,幾乎遍及城市和農(nóng)村的各個家庭。自古至今,刺繡為婦女的必修針工,一生不輟,日相傳習(xí)。舊時,張掖民間曾廣泛流傳著這樣的民歌?quot;十歲學(xué)針線,十三進繡房,進了繡房繡牡丹,百花百鳥都繡上,男人穿上做新郎,姑娘穿上做新娘。"

張掖的刺繡花樣別致,種類繁多。有枕頭、披肩、香袋、繡帽、繡鞋、襪墊、針包、肚兜、桌裙、口袋、門簾、被單、床罩、圍裙、圍巾、旗袍、壽衣等。

刺繡內(nèi)容豐富,取材廣泛?;ɑ懿菽?、飛禽走獸、吉祥文字、人物肖像、山川河流、亭臺樓閣、民間傳奇、佛祖菩薩、天宮神仙等無所不繡。技藝嫻熟,心靈手巧的婦女,還繡"二十四孝圖"、"紅樓夢人物"、"水滸傳人物"、"西游記人物"、"三國演義人物"、"封神演義人物"、"八仙過海人物"等,其技法采取平繡、鎖繡、排繡、穿插繡、挑繡、套繡、網(wǎng)繡等。為使繡制品鮮艷美觀,光彩照人,往往有剪絨、鎖邊、圈金、刺銀、釘線、打眼等一些輔助工序。

舊時姑娘出嫁,多有自己繡制的繡花裙、繡花鞋、繡花巾、繡花把披肩、繡花枕頭、繡花床罩等花樣別致的繡制品伴隨。出嫁之日,將這些嫁妝擺于院內(nèi),讓親友和來賓們觀展,以顯示姑娘刺繡技藝水平。

每年端陽節(jié),是張掖民間刺繡藝術(shù)自發(fā)性的展示比賽日,這一天,小孩童各個身上系掛刺繡品,有掛小獅子、小老虎、小白兔者,有掛小龍、小蛇、小青蛙、小猴子、小豹子者,也有持小象、小鹿、牛、馬、羊、駱駝?wù)叩?;還有掛仙桃、蘋果、金瓜、銀豆等動物和植物荷包者等。這天還有三五結(jié)隊的成、老年婦女帶上自己精心制做的作品,上街兜售。在老人賀壽時,常見到刺繡的壽幛。有的壽幛上刺?quot;南極仙翁"、有的刺繡大"壽"字,并用福(蝙蝠)、祿(鹿)、壽(桃)、禧(喜鵲)組成圖樣,繡工精細,層次分明。

張掖境內(nèi),除漢族婦女刺繡外,蒙古族、裕固族等少數(shù)民族婦女,在自己的衣袍上、花帽上、或帳房邊沿上、地毯上、也刺繡出許多色彩艷麗的云頭紋等花樣,顯示了高原民族的剛健、樸實、勇敢、大度的風(fēng)格。

1979年以來,張掖各縣(市)文化館開始收藏民間刺繡珍品,總計收集到500多件。其中最早的有清代的枕頭、"三寸金蓮"等,現(xiàn)代繡品占絕大多數(shù),但都保持著傳統(tǒng)的圖樣和繡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