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黃饃

黃黃饃是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的特色小吃。黃黃饃質(zhì)酥味美,香醇可口,上面布滿芝麻大小的窩窩,浸著一汪食用油,正放恰似一只精美的小船,斜放像一輪下弦月,聞著香,看著嫩,吃著甜。

黃黃饃:簡稱黃黃,因其成品色黃而得名。主要原料為硬糜子面粉。它的制作程序為先碾、后發(fā)、再攤,即用鍋燒適量的水,水開后,將碾好的硬糜面,取出一份用涼水攪拌成一小盆糊狀,倒入開水鍋中,煎煮幾分鐘,再將一部分糜面逐漸撒向鍋中,邊撒邊攪,使其成為稠粥狀,碉煮再攪,約40分鐘,出鍋,稍涼后與其余硬糜面和成面團,置于盆內(nèi)蓋嚴。放于熱炕或微火鍋內(nèi)發(fā)酵6小時左右,待嗅而香,食用略甜時,另取一盆,將發(fā)酵好的面團挖出一塊,放入盆中,倒進水加上酵母和水配成糊狀,之后蓋好面盆,放熱處再次發(fā)酵30分鐘左右,以面糊出現(xiàn)小泡為宜,即可攤烙。

黃黃饋的攤烙器具為特粉的攤鍋,俗稱黃黃鏊,鏊為圓形,直徑15—20厘米不等,中間略凸,上有蓋,下有高約6厘米的三足支撐。攤烙時,將鏊用磚墊高,下燒柴火,給鏊內(nèi)擦上油,以免粘鏊,用飯勺將二次發(fā)酵好的面糊舀起,從鏊中間倒入,面糊由中間流向四周,蓋好鏊蓋,約4—5分鐘,聽到鏊內(nèi)有蒸汽水的“哧啦”聲響,便可揭鰲蓋,有鍋鏟至中間時折合為雙層半圓形,鏟出即成。一般制作時,總是架起三至五個鏊同時進行。

黃黃饃質(zhì)酥味美,香醇可口,上面布滿芝麻大小的窩窩,浸著一汪食用油,正放恰似一只精美的小船,斜放像一輪下弦月,聞著香,看著嫩,吃著甜。由于從中間折疊為兩層,便于夾肉、蛋、菜等各種菜肴,滲入不同味道,因而贏得了人們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