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裹銀

金裹銀

羌族傳統(tǒng)食品。流行于汶川、茂縣、理縣等地區(qū)。以黃色的玉米為主拌和少量白色的大米蒸熟而成,故名。以大米為主、玉米為輔的稱銀裹金。

“金裹銀”:用玉米面配大米蒸煮的一種飲食,因金黃色的玉米粉中夾裹著白色的大米,故稱“金裹銀”,是氐羌族飲食的遺傳。

"包谷",又名玉米、包米、包蘆、珍珠米、玉蜀黍。叫"包谷",大約因為它在果實外邊裹了許多層的變態(tài)葉,人稱包皮,保護得非常之好。叫"玉米"、"珍珠米"等,大約因為它的種籽一般顆粒0,顏色金黃,如一個個珠玉,是一種美稱。"玉蜀黍"則可能是它的學名。如同它的名字眾多一樣,用它作原料而制作的食品也有多種多樣。如同它有一些美好的名字一樣,它的一些食品也還有自己的某種獨特風采。

包谷糊湯是鄉(xiāng)下窮人常吃的一種包谷飯。先將包谷顆粒用碾磨弄到碎而不爛的狀態(tài),叫作包谷糝子,再用來做包谷糊湯。包谷糝子有大小兩種,小的可做包谷糊湯,也可煮稀飯;大的除煮稀飯外,間或有蒸干飯的,類似大米小米干飯,雖不如那么好吃。不過,偶爾一吃,倒也香甜可口。許多粗糧都有這樣的習性,天天吃,倒胃口,偶爾吃一次,竟成美食。包谷糝子稀飯更是好喝得很。不過,包谷糊湯就不敢恭維了,也許因為吃得太多,一年三百多頓地吃,實在吃厭煩了。那東西有粘性,用筷子夾了吃,不成問題。普通的吃法是就著點酸菜,從碗的一個角落吃起,如蠶食般,將一碗糊湯吃得干干凈凈。稍講究些的,給糊湯里下點洋芋、紅薯以及白菜葉子之類的菜蔬,就好吃得多;而如果給糊湯里下點面條,無論白面或者雜面,就算過小年了。

包谷攪團和它的派生物-骨斗,則是包谷飯的一種粗糧細作。攪團做得好,燴了吃,倒還別具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