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港作為曾經的重要水運口岸,南來北往的各色人等勢必登岸入鎮(zhèn),飽嘗靖港的美味佳肴,同時也把外地的各類吃食以及米粉的加工制作方法推介給了靖港。何況靖港又是稻米囤積和集散之米埠,會吃的靖港人又焉能不被看重?
靖港米粉,算來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舊時靖港最有名的米粉館玉春樓便始創(chuàng)于清朝乾隆年間,而從前長沙的北正街、西長街、太平街的數(shù)十家米粉店,便是靖港人開的。當時長沙、寧鄉(xiāng)、湘陰以及對河銅官的許多招牌米粉店,皆通過船運購買靖港加工的米粉皮,經過了“蘆花水”的滋潤和精工細作的靖港米粉皮,才能撐起他們的招牌而生意興隆。
舊時,靖港米粉所用稻米要早稻粒谷米,磨出的粉,細嫩,粘性好,韌度適中,為加工米粉之最佳。米要淘洗得無絲毫泥沙和殘留糠皮,干干凈凈。從前玉春樓、長春閣等靖港知名米粉館,還有專人挑揀米中無法淘洗掉的谷粒,以確保米粉的潔白無瑕。無了瑕疵的米用清水泡發(fā),摻適量現(xiàn)飯,濕磨成粉,再蒸。蒸有專用的蒸盤,為鋁制品,圓底淺邊,像是一面鑼。濕粉要在盤中敷得厚薄均勻,若坑坑洼洼,蒸成形后會當做次品報廢,拿去喂豬。蒸的要求也十分嚴格,過生則粉皮易碎,過熟則粉皮不嫩。蒸熟后的粉皮還要趁熱從蒸盤中一張張揭下來,搭在竹篙上,使其汽水揮發(fā),凝固而不粘。把粉皮切成粉絲則需刀功,先把粉皮卷成條狀,一刀刀切下去,每根粉絲皆寬窄一致方為高手,若切得寬窄不一,夾到湯碗里后,外觀上首先就打了折扣,而且影響食欲。從前靖港街上那些吃慣了米粉的“老口子”,如果端給他一碗“三不六齊”的米粉,他會起身走人。
靖港米粉的湯最是講究。白白的米粉本是淡而無味之物,若無鮮湯幾乎難以下咽。鮮湯乃豬骨熬成,是為“原湯”。從前靖港街上各家屠行的豬骨,均被面粉館訂購了去。各米粉館的大灶旁,都安置著專門用來熬骨頭湯的砂鍋,乳白色的湯汁在鍋內微微地沸滾著,散發(fā)著誘人的鮮香。吃米粉的顧客來了,舀一勺原湯在預先放好醬油、鹽、蔥花、芫荽的碗里,然后把燙熱的米粉夾到碗中,原湯之鮮和蔥花之香滲入米粉絲中,淡而無味之物頓成鮮而爽口的美食。何況還有蓋碼:醬汁、牛肉、牛雜、三鮮、豬蹄、豬肚絲、紅燒肉……任君選取。碼子蓋到原湯米粉上,乃鮮上加鮮,味中添味,吃一碗靖港原湯蓋碼粉,真乃人生的一大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