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菜以肥瘦兼有的五花豬肉為原料,經煮炸,上紅糖色,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由于肉片薄如紙,形如梭,片數(shù)多,故名千張扣肉,又名梳子肉。相傳此菜為唐宰相段文昌回江陵省親時,在傳統(tǒng)的梳子肉制法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并將其帶回長安供朋友品嘗,自此,此菜名揚八方。
用豬五花肉為主料制作而成。湖北地區(qū)的傳統(tǒng)名菜,也是湖北江陵地區(qū)傳統(tǒng)筵席上的“三大碗”之一。
相傳唐代有一個宰相,名叫段文昌,是遠近有名的美食家。他經常品嘗各類食品,對中華美食文化頗有研究。同時他也是一位烹調高手,他所做的菜肴烹制簡便,用料普通,色澤艷麗,美味可口。他經過多年的實踐,自編了菜譜若干卷?!扒埲狻边@道名菜就是他首創(chuàng)的。唐穆宗年間,段文昌回老家省親,當他宴請親朋好友時,廚師做了許多菜,其中有一道形如發(fā)梳,稱之為“梳子肉”,塊大肉肥,一看就使人膩得慌,幾乎無人食用。宴罷,段文昌找到做這個菜的廚師,對他提出了改進的技法。他讓廚師將肥肉換成豬五花肋條肉,將炸胡椒換成黑豆豉,并增加蔥和姜等作料,然后,段文昌親自操刀做示范。數(shù)日后,段文昌要離別家鄉(xiāng),再次宴請鄉(xiāng)親,廚師照他的指點重做了“梳子肉”。此菜色澤金黃,肉質松軟,味道鮮香,肥而不膩,與上次的“梳子肉”大相徑庭,一端上桌,客人們便爭相品嘗,不一會兒就被吃光了。人們紛紛問道,這是道什么菜?段文昌見此菜肉薄如紙,便隨口取了個名字:“千張肉”。于是,這道菜便漸漸走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和大小飯店,并經專業(yè)人員不斷加以改進,一直流傳至今。
清成豐年間,駐守在荊州的滿族1恩將軍。曾辟店經營此菜,但不得 其妙,所作“千張肉”膘肥油膩,顧客又漸冷落。恩將軍借進京述職機會, 得知御廚肖代和張林二位師傅即將回荊州故里養(yǎng)老,就利用權勢雇請兩位師 傅作主廚。肖、張二位廚師沿襲段文昌生前制作此菜要訣,在原制“千張肉” 的方法上,將 20 片厚塊肉改切成 80 片薄片,在配料上把咸菜葉墊底改為瀏 陽豆豉,并增加了花椒和糟腐乳汁,配以蔥、姜等調料,先用旺火蒸熟,臨 吃時,再上籠蒸透,改變了油膩和配料單一的傳統(tǒng)做法,又使官辦酒樓重新 興旺起來。
【特點】
“千張肉”是選用豬五花肉為主料,經煮、炸、蒸三道工序而成。成菜色澤嫣紅,肉片軟嫩不膩,味道溶爛不糜,咸甜馥香濃郁。
【原料】
主料:新鮮豬五花肋條肉 500 克。
調料:芝麻油 100 克(耗 50 克)、紅方腐乳半塊、金醬(用紅糖炒制的 醬)150 克、鹽 1 克、蔥段 5 克、醬油 25 克、蔥花 2. 5 克、花椒 6 粒、豆 豉 75 克、姜片 25 克。
【制作過程】
1、豬五花肉放鍋內,加清水置旺火上煮半小時。撈出用金醬涂勻豬皮。
2、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燒至五成熱,將涂金醬的肉塊趁熱下鍋,炸成 金黃色時撈出晾涼,切成 4.5 厘米長的薄肉片(越薄越好)80 片。
3、取大碗一只,放入花椒、蔥段、姜片墊底,再將肉片整齊的放入碗內。 然后將醬油、腐乳汁倒在肉塊上,再加豆豉、鹽,連碗上籠用旺火蒸 4 小時, 取出晾涼。
4、臨吃時,再入籠蒸透,取出翻扣入盤,去掉花椒、蔥段、姜片,撒上 蔥花即成。
【工藝關鍵】
1.煮肉時要刮凈余毛和污染物,洗凈后皮朝上入鍋,趁熱炸2分鐘即可。
2.切的肉塊要薄,還要厚薄均勻。
3.裝碗蒸時,肉片貼碗底,正面擺50塊,兩邊各鑲15塊再加上其它調配料。
〖酸蒸千張肉〗
制法
(1)把酸腌菜剁細,拌精鹽、紅糖(末)、姜末。
(2)炸好五花肉,切片裝碗。
(3)碼放酸腌菜(粒);加醬油、料酒;上籠蒸熟即成。
特點
云南千張肉加酸腌菜(水腌菜),比加干腌菜、芽菜,更具有酸氣,能溶解油膩,開胃、增加食欲。
〖千張肉卷湯〗
原料
紙千張200g、里脊肉500g、姜10g、蔥10g、白糖5g、料酒5g、生抽10g、胡椒粉2g、雞蛋一只、清雞湯500ml、水1000ml、玉米一根、胡蘿卜一根
步驟
1、里脊肉末、姜末、蔥末、白糖、料酒、生抽、胡椒粉、雞蛋攪拌上筋備用;
2、紙千張切成10cm見方的大小,攤平包入里脊肉餡,封口出涂蛋液;
3、把包好的千張肉卷平鋪在盤子里,進微波爐高火2分鐘,取出翻下面再高火2分鐘;
4、清雞湯加水、玉米段、胡蘿卜煮到滾,加入微波好的千張肉卷,煮到滾;
5、轉文火在煲制15分鐘,就可以了。
最后,建議大家喝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個人口味加適量的鹽或白胡椒粉,這樣味道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