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湖魚糕

長湖魚糕,以長湖白鰱為主料,摻合少量豬肥肉、淀粉、蛋清、生姜、蔥白等佐料等,攤成扁圓條狀,放進蒸籠,旺火蒸制而成,是民間傳統(tǒng)佳肴之一。魚糕地方風(fēng)味濃厚,里白表黃,色澤明亮,細膩柔軟,富有彈性,鮮嫩可口,回味無窮。

相傳舜帝有兩個極為寵愛的妃子,分別名為娥皇和女英,他們是兩姊妹,姐姐就是湘妃。舜帝攜兩妃南巡時,身體孱弱的湘妃,經(jīng)歷舟車勞頓,更是疲弱不堪,茶飯不思,體質(zhì)每況愈下,妹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就命御廚司馬弼把魚頭和魚尾剁掉,剮去魚皮,魚刺全部剔除,然后剁碎,再輔之以豬的肥肉細丁。由于湘妃身染沉疴,胃口不好,她便叮囑廚師把味放重一點,廚師心想只有生姜才是最開味的,他又放入一定量的生姜,用少量面粉拌和主料。最后用雞蛋清與些許面粉在鍋中攤成薄皮,將剁好的主料與輔料裹成扁圓條狀。為了使其好看,刺激食欲,又在上面涂上紅、黃等色,使其顏色更見鮮亮,放入鍋中用大火蒸熟。湘妃初用筷子嘗過感覺味道不錯,頓時食量大增,慢慢地身體康復(fù)了。從此食魚不見魚,逢餐不離糕,魚糕也就由此而生,所以人們叫它湘妃糕。

后來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莊王更喜食后港魚糕,還曾為他制作魚糕的人獎賞黃金一千兩。因此魚糕也叫“楚糕”。據(jù)說乾隆皇帝食過魚糕后脫口而吟:“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魚糕又叫“百合糕”。后來后港有了長湖,長湖又盛產(chǎn)各種可做糕的魚類,魚糕形似米糕,故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魚糕已成為上獻天子或天子賜宴群臣的“頭魚宴”。南宋末年,荊門范圍內(nèi)權(quán)貴大宴賓客,魚糕必為主菜。清初,鄭經(jīng)據(jù)臺灣不歸,士卒久食魚怨聲載道,施瑯部下一士卒是后港人,獻出魚糕配方,轟動全島,百姓爭相購買。1895年日本占領(lǐng)臺灣,魚糕傳入日本;1950年魚糕供應(yīng)駐日美軍,至今不斷;1966年魚糕榮獲“聯(lián)合國健康食品基金會人文進步獎”,同年進入法國超市;1990年魚糕進入白金漢宮;2002年魚糕亮相廣州食品節(jié);2003-2004年魚糕漸次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亮相。民間喜慶宴會,缺魚糕不行,向來有“無糕不成席,無席不見糕”的說法。

長湖魚糕有文字記載的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