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莊鄉(xiāng)冬棗

棗枝是我國獨有的經(jīng)濟樹種,栽培歷史已超過4000年。其中,冬棗是我國獨有的名貴特產(chǎn),國外尚無栽培記載。冬棗最早見無公元1300年元代柳貫的《打棗譜》中。原產(chǎn)于河北滄州,即“冬棗之鄉(xiāng)”。滄州冬棗形如蘋果,單果重20克左右,果皮赭紅光亮,個大皮薄,果肉脆且細嫩多汁,甘甜清香,色澤艷麗,營養(yǎng)豐富,可食率達93.81%。經(jīng)北京營養(yǎng)源研究所分析,冬棗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礦物質(zhì)元素(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等19種氨基酸),總含量為0.985mg/100g,蛋白質(zhì)1.65%,膳食纖維2.3%,總糖17.3%,黃酮0.26%,煙酸0.87mg/100g,維生素B10.1mg/100g,維生素B22.2mg/100g,維生素C的含量尤為豐富,是金絲小棗Vc含量的20倍,蘋果的Vc含量的70倍,梨Vc含量的100倍,號稱“維C之王”的中華獼猴桃的Vc的含量還要高三倍,有“活維生素C丸”之稱。此外,冬棗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E、鉀、鈉、鐵、銅等多種微量元素,獨含Vb17有防癌之功效,營養(yǎng)價值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稱。 一位中央領導品嘗后稱贊冬棗為“天下奇果”。美國俄勒岡大學園藝農(nóng)學院生命科研所主任鮑伊爾,教授福基高米品嘗后,稱其“世界第一果品”。 冬棗為晚熟品種,一般在9月底—10月底成熟,由于果肉棧脆,糖度高,水分足,保鮮可達3—4個月,可冷藏至春節(jié)前后,進行反季節(jié)銷售。 冬棗耐干旱、耐澇、耐貧瘠、耐鹽堿;適應性強、抗病害能力強、抗逆性強、適宜范圍廣,尤其適宜黃河流域沖積平原規(guī)模發(fā)展。 冬棗投資少,見效快。冬棗密植園按2X3米或*4米種植,當年種植當年見果,第三年進入豐產(chǎn)期,畝產(chǎn)1500—3000斤。2001年冬棗產(chǎn)地收購價格高達30元/公斤,經(jīng)保鮮儲藏,春節(jié)前后市場價格達80元/公斤仍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