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葦席
王青一帶編織葦席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王青村位于齊故城北郭,這一帶水系眾多,系水、澠水、畫水、康浪河縱橫交錯,是盛產(chǎn)水稻、蒲草、蘆葦?shù)聂~米之鄉(xiāng)?!蛾套哟呵铩份d:“齊有北郭騷者,結(jié)罘網(wǎng),捆蒲葦,織履?!薄豆茏印さ茏勇殹吩唬骸昂笾辆拖?,狹坐則起?!薄熬捶钫硐瑔査沃??!睆倪@里可以知道,稷下學宮的學生聽課時坐的是席,老師晚上睡覺枕頭上有枕席。從古墓的考古來看,臨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墓葬,多是槨頂上鋪蓋葦席,再在葦席上刷漆密封。以上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一帶人們不僅開始利用蒲草、蘆葦編織葦席和草鞋,而且葦席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
自明朝弘治年間王青立莊后,百姓利用本地盛產(chǎn)優(yōu)質(zhì)蘆葦?shù)挠欣麠l件,繼承了這一帶的編制傳統(tǒng),開始以編織葦席謀生,并不斷改進原來的編織工藝,提高了編織葦席中的技術(shù)含量。王青席不僅具有美觀、耐用、舒適的特點,而且種類繁多。有床席、炕席、圍席、涼席、枕席等十幾種,編織葦席成為王青人謀生的主要手段。
王青席興盛于清朝和民國年間。當時王青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農(nóng)戶都從事編織葦席業(yè),小孩到了七八歲,不論男女都要學習編席手藝。當?shù)剡€有兒女結(jié)婚,新人床上必須要鋪一對王青席的風俗。清朝宣統(tǒng)年間,青州的瓊林寺曾邀請王青的編席能手為瓊林寺的大殿編鋪殿席。大殿面積有五間房屋大,編織的席子大小與大殿不差分毫,此席用綠席篾鑲邊,中間織有一個大大的“壽”字,“壽”字四邊織有四只仙鶴,僧侶見了無不稱奇,眾多前來朝拜者更是贊口不絕。民國2年,王青村王體康(王士義的父親)編織的涼席曾參加過當時省政府在濟南舉辦的山東農(nóng)產(chǎn)品展覽會,并得到獎勵。當?shù)孛耖g有“柴家的葦笠,王青的席,于家的草鞋真不離”的順口溜。
王青葦席一般用四穿或五穿子劈篾子,花紋細。正面基本無葦節(jié)。遞邊絕無雙拾雙壓。成席后剛?cè)岵?,色形俱佳、堅實耐用?
葦席的編制工具有穿子、磙子、剝褲刀、板刀子、穿刀子等,穿子是劈分蘆葦?shù)墓ぞ?。其工具按其劈分的?shù)量,分為二穿子、三穿子、四穿子等多種。磙子是用青石做成的碾磙子,長約90厘米,直徑約60厘米,中間略粗,用于將劈好的葦子壓軟。剝褲刀是用一鐮頭斜插在高粱桿上而成,用于將壓好的葦篾子去掉外葉褲。棒捶子是用長約40厘米,粗約15厘米的園木制成。一頭細為把,一頭粗為捶頭,用來將已剝掉葉褲的葦篾子砸軟砸平,成板狀。扳刀子是用于編席過程中將葦篾子緊靠。穿刀子是用于編席后期合邊時穿插葦篾頭。
原材料多為蘆葦,主要有綿葦、大葦、小葦和錦丈子。綿葦質(zhì)地軟綿,不易折,色白。大葦細、硬、黃白色。小葦:細硬、黃白色。錦丈子是澠水河生產(chǎn)的一種優(yōu)質(zhì)蘆葦,其個高,上下粗細均勻,桿為白中兼黃,無雜色,色皮光亮。產(chǎn)地為澠水河流域的王青、邵家、西石一帶?!板\丈子”加工成的葦篾,具有薄、柔、韌等特點,摸上去有綢緞般的感覺。
葦席的制作工序分為準備和編織兩大階段,編織階段的主要工序是選葦:將蘆葦捆成一捆平擺在地上,先抽長的再抽次長的,依次選好分別放置,一般編一領(lǐng)雙人床的席,選粗細均勻的較粗的高葦子100棵,加一部分矮葦子即可。劈葦篾:用穿子將葦子分劈為數(shù)瓣,這些被劈為數(shù)瓣的葦篾子叫生篾子。浸濕葦篾:將水噴灑在生篾子上。壓葦篾:將浸濕變軟的葦篾子,放在碾場上用碾磙子反復(fù)碾壓,使其更加柔軟。剝?nèi)~褲:將壓好的葦篾子,用剝褲刀剝?nèi)ト敼?jié)褲。捶葦篾:把剝?nèi)ト敼?jié)褲的篾子,放在平板上用棒捶子將葦節(jié)部分砸平砸軟。此時的葦篾子已經(jīng)加工好了,叫熟篾子。編制階段主要有踩底子:也稱拉皮條,從席的一個角開始,此角為大角。續(xù)編:其口訣是:“壓三拾二勤拿四,徑角紋上拾六根”。并用調(diào)節(jié)葦篾子的方法盡量將葦節(jié)壓在下面,邊編邊隨時用板刀拔緊篾子。收邊:根據(jù)所要求的尺寸,編至大小適宜時,拾邊。收壓:將編好的葦席用碾磙子略壓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