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佛齋素菜

東第一家素菜老店心佛齋素菜館,由佛教居士張洪恩1920年創(chuàng)辦。

心佛齋素菜講究選料和造型。選料以豆制品、油皮面筋、山藥為主,配以香油、花生油、砂仁、豆蔻、丁香、白芷等30余種油料及藥料精制而成。菜的花樣很多,有素香腸、素南腸、素肚、素南肚、炸鵝脖、荷葉肉、羅漢菜、烤鴨條、五香面筋、黃蘑雞等十幾個(gè)品種。心佛齋素菜工藝嚴(yán)格。地道的小磨香油,專門定做的口蘑醬油,綠豆淀粉,鴨條用柏木鋸末熏烤,黃蘑雞用手撕黃蘑,且黃蘑過油時(shí)掌握火侯,保持鮮嫩,油而不膩。雞的味道完全由中藥料配方而成,吃起來象真雞一樣。

1956年,心佛齋素菜參加全國食品評比,烤鴨條、黃蘑雞、五香面筋被譽(yù)為山東名吃,并載入《中國名菜譜》。主要特色是:純正清素,造型逼真、口感與真鴨真雞相似,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壓、冠心病人的食用佳品。公私合營后,心佛齋與其它飯店合并更名心福齋飯店,改以經(jīng)營葷食為主,失去原以素菜著稱的經(jīng)營特色。為此,張洪恩辭職另起爐灶,依然門庭若市。1963年張洪恩病逝,心佛齋素菜斷檔。1978年以后,由張的遺孀主持,心佛齋素菜館恢復(fù)經(jīng)營。該店雖深居陋巷,但慕名而至的顧客卻絡(luò)繹不絕。1982年張的遺孀去世,心佛齋素菜再次斷檔。1984年6月,由張洪恩的女兒張向范擔(dān)任技術(shù)經(jīng)理,在大觀園商場南門重新開業(yè),經(jīng)營上處處體現(xiàn)傳統(tǒng)特色“素”字。作料禁用雞、鴨、魚、肉、蛋和蔥、蒜、韭、蒜苔、元蔥等大小五葷。除保留原有名吃外,又增添了炸魚、糖醋魚、炒鱔絲、炒腰花、炒雞丁、炒蝦仁、炒里脊等,素菜葷名,足能以假亂真。

1984年香港寶蓮寺凈一法師賦一聯(lián)“心香遍全市,佛法廣無邊”贈與該店,一位云南顧客在品嘗該店素餐后,留言“今日吃一素,十日不思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