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學(xué)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別名吳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樹、左力純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吳茱萸、中花吳茱萸和小花吳茱萸等幾個(gè)品種。吳茱萸及其變種的接近成熟的果實(shí)為常用中藥。其性熱味苦寒,有散熱止痛、降逆止嘔之功,用于治療肝胃虛寒、陰濁上逆所致的頭痛或胃腕疼痛等癥。
化學(xué)成分 含吳茱萸堿(evodiamine)、吳茱萸次堿(rutaecarpine)、羥基吳茱萸堿(hydroxy- evodiamine)、 檸檬內(nèi)酯(limonin)、辛弗林(synephrine)、吳茱萸烯(evodente)等。 性味 性熱,味辛、苦。 功能主治 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yáng)止瀉。用于頭痛、疝痛、腳氣、痛經(jīng)、脘腹脹痛、嘔吐吞酸、口瘡。 【別名】吳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吳椒、臭泡子 吳茱萸-原植物
【來(lái)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 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實(shí)。8~11月果實(shí)尚未開裂時(shí),剪下果枝,曬干或低溫干燥,除去枝、葉、果梗等雜質(zhì)。 【制法】 吳茱萸:除去雜質(zhì)。 制吳茱萸:取甘草搗碎,加適量水,煎湯,去渣,加入凈吳茱萸,悶潤(rùn)吸盡后,炒至微干,取出,曬干。每100kg吳茱萸,用甘草6kg 。 【性狀】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狀扁球形,直徑 2~5mm。表面暗黃綠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數(shù)點(diǎn)狀突起或凹下的偷恪6ザ擻形褰切親吹牧嚴(yán)叮??坎辛舯揮謝粕?酌?墓?!V視捕?啵?崆忻嬋杉?臃?5室,每室有淡黃色種子1粒。氣芳香濃郁,味辛辣而苦。 【鑒別】 (1) 本品粉末褐色。非腺毛 2~6 細(xì)胞,長(zhǎng) 140~350 μm, 壁疣明顯,有的胞腔內(nèi)含棕黃色至棕紅色物。腺毛頭部 7~14細(xì)胞,橢圓形,常含黃棕色內(nèi)含物;柄 2~5 細(xì)胞。草酸鈣簇晶較多,直徑10~25μm;偶有方晶。石細(xì)胞類圓形或長(zhǎng)方形,直徑35~70μm,胞腔大。油室碎片有時(shí)可見,淡黃色。 (2) 取本品粉末0.5g,加鹽酸溶液(1→100)10ml,用力振搖數(shù)分鐘,濾過(guò)。取濾液2ml ,加1鉀試液 1滴,振搖后,生成黃白色沉淀;另取濾液 1ml,緩緩加入對(duì)二甲氨基1試液 2ml,置水浴上加熱,兩液接界處生成紅褐色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