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白番鴨

永春白番鴨全身羽毛純白;喙呈粉紅色,頭部皮瘤鮮紅呈鏈珠式排列;脛、趾、蹼均為橙黃色;虹彩淺黃色;皮膚淡黃色,肉色深紅;體軀呈紡錘狀,似橄欖形。

永春白番鴨分布范圍為永春縣轄區(qū)內(nèi)的桃城鎮(zhèn)、湖洋鎮(zhèn)、蓬壺鎮(zhèn)、五里街鎮(zhèn)、岵山鎮(zhèn)、下洋鎮(zhèn)、一都鎮(zhèn)、坑仔口鎮(zhèn)、玉斗鎮(zhèn)、錦斗鎮(zhèn)、達埔鎮(zhèn)、吾峰鎮(zhèn)、石鼓鎮(zhèn)、東平鎮(zhèn)、東關(guān)鎮(zhèn)、桂洋鎮(zhèn)、蘇坑鎮(zhèn)、仙夾鎮(zhèn)、橫口鄉(xiāng)、呈祥鄉(xiāng)、介福鄉(xiāng)、外山鄉(xiāng)。

永春白番鴨全身羽毛純白;喙呈粉紅色,頭部皮瘤鮮紅呈鏈珠式排列;脛、趾、蹼均為橙黃色;虹彩淺黃色;皮膚淡黃色,肉色深紅;體軀呈紡錘狀,似橄欖形。產(chǎn)蛋量較高的母鴨體形略小,臀部豐滿。

據(jù)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番鴨狀似鴨而大似鵝,自抱其蛋而生,種自洋舶來” 。經(jīng)世代飼養(yǎng)、選育,白番鴨成為適應(yīng)永春本地生長的優(yōu)良品種。據(jù)一九九O年編纂的《永春縣志》記載:“民國23年(1934)全縣養(yǎng)鴨8.1萬只,80年代初發(fā)展迅速”。永春民間都把白番鴨作為滋補良品,享譽全國的名菜“永春白鴨湯”,在永春的民間流傳食療妙方—— “白鴨燉焦菜” ( 注: 白鴨即白番鴨, 焦菜即當?shù)赝撂禺a(chǎn)咸菜) 。

永春白番鴨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為永春縣現(xiàn)轄22個鄉(xiāng)鎮(zhèn),236個村。地理坐標位于東經(jīng)117°41′55″~118°31′9″,北緯25°13′15″~25°33′45″之間,總保護面積1451.8平方公里,年出欄100萬羽,年產(chǎn)量35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