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銀耳

銀耳作為傳統(tǒng)的保健食品,含有人體必需的7種氨基酸,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yǎng)結構符合現(xiàn)代人的消費潮流。目前,國內外市場上的銀耳80%以上產自"食用菌之鄉(xiāng)福建省古田縣",1998年古田食用菌產量達1.8萬噸(干品),總產值近4.2億元,其中銀耳產量8000噸。

古田縣食用菌產業(yè)的發(fā)展,改善了人們的食品結構,是對人類的重大貢獻。然而,為了使銀耳增白、變脆,延長保存期,90年代初,部分加工戶零星的對銀耳進行硫磺熏蒸,開始是在屋頂平臺,后來逐步轉移到農民自家責任田或租用的責任田上。在熏磺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氣體,對周圍空氣造成一定污染,給周圍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一定影響。98年12月26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報道了古田銀耳熏蟥增白加工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同時引起了省、地領導高度重視,派出專門調查組,到古田縣進行專門調查。古田縣委、縣政府及時采取措施,認真進行修改,保護食用菌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在全縣范圍內全面制止熏磺工藝。

為了全面掌握古田銀耳質量狀況,福建省和寧德地區(qū)技術監(jiān)督局于1998年12月31日派員從古田銀耳熏磺加工廠、古田市場、福州市場分別抽樣送省中心檢驗所、省食品檢驗站進行檢驗。為了切實維護全國消費者的利益,縣政府又于99年3月分別委托福建、山東、上海、北京等省市技術監(jiān)督局分別對當地市場銷售的古田銀耳進行抽樣檢驗。各地的抽樣情況:福建省中心檢驗所檢測6批次,福建省食品檢測站檢測10批次,上海市從當地市場抽檢6批次,山東省從當地市場抽檢9批次,北京市從當地市場抽檢7批次,經技術監(jiān)督檢驗機構檢驗結果,古田銀耳理化衛(wèi)生質量指標全部符合國家標準GB7096-1996《食用菌衛(wèi)生標準》。

99年6月10日,福建省技術監(jiān)督局和古田縣委縣政府聯(lián)合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情況通報會,正式向新聞界通報了這次檢驗結果。古田縣表示,要以新聞輿論監(jiān)督為契機,加大對技術檢測的投入,全面規(guī)范食用菌的生產與加工。為了尋求新的加工工藝,古田縣已投入50多萬元,委托、聘請北京、海南、天津、江西等省市10多家科研機構對延長銀耳保存期和增白技術進行科技攻關和試驗,并已取得初步成效。最近培育的"9901"銀耳新菌種色澤雪白,品質優(yōu)良,已在全縣大面積推廣。白木耳這朵美麗的銀花定將在古田綻放得更加嬌艷,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