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粿,原是農(nóng)民在早稻登場后,舂米時篩出的碎米磨成米漿,配上南瓜、韭菜、芹菜、綠豆芽等,用油煎干而成。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室?guī)r煎粿最為出名,有“沒吃煎粿等于沒上石室?guī)r”之說。
“石室?guī)r煎粿”主要原料為:上等的晚米、炒熟的花生仁、芝麻、芹菜、生姜、精鹽等。先是將優(yōu)質(zhì)晚米用清水浸泡二三小時,淘洗凈后瀝干,再注入清水,用
大石磨磨成很稀的乳狀米漿,調(diào)入芝麻、花生酥、精鹽、味精等,攪拌均勻后盛入大陶盆待煎。煎粿有兩個講究:一要講究“耍”的功夫,務(wù)必看準火候,適量用
油,將米漿均勻地“?!痹阱佭?;二要講究米漿稀度,越稀越好。稀了,煎粿有一定的透明度,薄如蟬翼,食來脆口,油氣既足,香味也佳,實在妙不可言。近年
來,石室?guī)r小吃部的“煎粿”吸引了眾多的游客。人們上山,似乎不是單純?yōu)榱藢び奶絼?,還為了品嘗價廉物美的“煎粿”風味。當然,莆田不少酒家、飯館也把煎
粿列為風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