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干絲是蕪湖著名的傳統(tǒng)早茶菜點,也是有80多年歷史的淮揚風味老店“耿福興菜館”的看家名饌。煮干絲,在清乾隆時稱“九絲湯”。清《調(diào)鼎集》說,當時煮干絲用料十分考究,常用原料有火腿絲、筍絲、銀魚絲、木耳絲、口蘑絲、千張絲、腐干絲、蟶干絲、燕窩絲等,為名貴肴饌,四季均宜入席,而以夏季最相宜。 20年代,蕪湖開設的“四五六菜館”制作煮干絲,以掌勺大師車元清手藝為最佳。1956年公私合營后,耿福興菜館接過這一品種,經(jīng)營至今。該店雖幾經(jīng)滄桑,但這一品種開始保持傳統(tǒng)特色,而贏得人們的贊賞。其制法,經(jīng)過多年的改進,比起清代的“九干湯”已有較大的變化。 煮干絲是以豆腐干500克、雞絲50克、火腿絲10克、肉絲50克、干貝絲10克、筍絲30克、開洋50克、黑木耳20克、姜絲10克、醬油15毫升、細鹽25克、豬油150克、膏湯(雞湯、肉湯或骨頭湯)500毫升等為原料,選用潔白精致的素豆腐干,平放在砧板上,先用刀片成1.5毫米厚的薄片,再切成粗細均勻、不碎不爛,形如牙簽狀的干絲、后放入沸水鍋中加少許鹽浸泡2、3次(每次2分鐘),使干絲增加強度,清爽利落;用筷子撥散,不使結塊而松軟,撈出瀝去水分,除去豆腥氣味;原鍋洗凈置火上,以熱豬油滑鍋,投入漿好的肉絲煸至半熟,放入干絲、雞絲、火腿絲、干貝絲、筍絲、開洋,加膏湯,不可用水或淡湯、豬油,先以旺火燒開,再以小火燜煮15分鐘,注意火候,做到不結塊,味入絲,待湯汁漸濃。呈乳白色時,加精鹽和味精,再燜煮5分鐘,讓干絲吸足湯汁,膨脹入味。起鍋時,將干絲、雞絲、肉絲、火腿絲、干貝絲、筍絲放在湯盆中,上蓋開洋、黑木耳和蔥末,色彩搭配要均勻絢麗,配以姜絲、香醋食用。其特點是干絲綿軟肥鮮,配料色彩鮮明,湯汁乳白而濃,入口解美異常,清爽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