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氣泡魚

河豚魚學名暗紋東方鲀,又名氣泡魚,屬鲀形目,是暖水性海洋底棲魚類,在我國各大海區(qū)都有分布,常見有數(shù)十個品種。河豚魚身體渾圓,頭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鮮艷的斑紋或色彩,體表無鱗,光滑或有細刺。同名游戲“氣泡魚”是經(jīng)典的搭配三種游戲。如果三個或更多相同顏色的氣泡在同一行或列,單擊“泡沫消除相同顏色的氣泡。

幾乎所有種類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臟、脾臟、眼睛、皮膚、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臟有劇毒,其次為腎臟、血液、眼睛、鰓和皮膚,精巢和肉多為弱毒或無毒。

河豚毒素比較穩(wěn)定,不易用鹽腌、日曬、一般加熱燒煮等方法消除。漁民們加工處理前先去除內臟、皮、頭等含毒部位,洗凈血污,或長時間烹煮、或腌制食用。如果一個環(huán)節(jié)操作不細致,毒素會很快發(fā)作,且一般無法搶救。

在日本,烹飪河豚魚設有專職廚師,嚴格加工處理,而且一般由廚師親嘗第一口,再靜待20—30分鐘后才可端上餐桌。即使這樣,日本每年10月至次年4月間總有數(shù)十人因誤食河豚喪命。在我國沿海和長江下游地區(qū),因誤食河豚喪命的,每年都有數(shù)十人。

國家水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鑒定報告顯示:中洋無毒或微毒河豚的蛋白質含量高達17.71%,脂肪含量僅為0.62%,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20%,其中DHA(腦黃金的主要成分)占15.36%,EPA為6.19%。

毒性鑒別

預防河豚魚中毒,首先要認識到河豚魚有毒,并能識別其形狀,以防誤食中毒。河豚魚體形長、圓,頭比較方、扁,有的有美麗的斑紋;有些則沒有斑紋,而是一片黑色的魚。又有形容河豚魚外觀呈菱形,眼睛內陷半露眼球,上下齒各有兩個牙齒形似人牙。鰓小不明顯,肚腹為黃白色,背腹有小白刺,魚體光滑無鱗,呈黑黃色。

中毒癥狀

河豚魚中毒以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為主。潛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鐘,長至3-6小時發(fā)病。發(fā)病急,來勢兇猛。開始時手指、口唇、舌尖發(fā)麻或刺痛,然后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四肢麻木無力、身體搖擺、走路困難,嚴重者全身麻痹癱瘓、有語言障礙、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昏迷,中毒嚴重者最后多死于呼吸衰竭。如果搶救不及時,中毒后最快的10分鐘內死亡,最遲4-6小時死亡。有報告顯示,日本人河豚魚中毒病死率為61.5%。

中毒處理

對于河豚魚中毒暫無尚無特效解毒劑,發(fā)生中毒以后應立即將病人送往醫(yī)院搶救,盡快使毒物排出,并對癥治療。預防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管理部門嚴查,禁止零售河豚魚,如果發(fā)現(xiàn),將河豚魚集中妥善處理。

因特殊情況需要加工食用的河豚魚應在有條件的地方集中加工,在加工處理前必須先去除內臟、皮、頭等含毒部位,反復沖洗肌肉,洗凈血污,加2%碳酸氫鈉處理24小時,經(jīng)檢驗鑒定合格后方可銷售,其加工廢棄物應銷毀。

當然,為了預防意外發(fā)生,人們還是不要抱著僥幸心理,為了貪一時的口味享受而去吃河豚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