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油湯團

豬油湯團居江南小吃之冠的特色就在于:湯清光潔,口感佳美,“香甜鮮糯滑”五個字占全了。要是咬開一個小口子,油香會立時流滿嘴,那真是名不虛傳。

浙江省寧波市的開明街“缸鴨狗甜食店”,是豬油湯團的“第一家”。它初建于二十年代,店主江定發(fā),小名阿狗,后來人稱“缸鴨狗”,其生意久盛不衰。民間有贊這家名店的順口溜,十分有趣:“三更四更半夜頭,要吃湯團‘缸鴨狗’。一碗下肚不肯走,兩碗三碗發(fā)癮頭。一摸口袋錢不夠,脫下布衫當押頭。”可見其名氣之大,真是百吃不厭。建國前,這“缸鴨狗”還因為名氣太大,遭過-流氓的砸搶,但現在可謂“因禍得?!卑桑麣夥吹箓鞯酶h了。

寧波湯團之所以歷史悠久,制作精細是根本。優(yōu)質精白晚糯米為主料,配黑芝麻、豬板油、白糖、桂花做料,工藝程序更是“一絲不茍”。磨粉、制餡、制丸,連湯入裝碗都十分講究。實行開放政策以后,寧波湯團一舉走向了世界。曾有位回內地省親、兼做生意的港商在寧波吃過湯團后,便立即要求定貨外銷。于是精工制作的大批量“速凍寧波湯團”,迅速銷往香港,贏得了在港華人和海外人士的高度贊揚,從此開創(chuàng)了中國湯團食品大量出口的先例。

寧波的豬油湯團,據考證始于宋元時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用當地盛產的一級糯米磨成粉做成皮,以細膩純凈的綿白糖、黑芝麻和優(yōu)質豬板油制成餡,具有香、 甜、鮮、滑、糯的特點,咬開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鮮爽可口,令人稱絕,因而享譽海內外。寧波地區(qū)民間每逢正月初一早晨,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要吃寧波湯團,以示歡樂 、團圓、吉祥之意。一些海外僑胞每逢佳節(jié),總愛吃碗湯團以寄托思鄉(xiāng)之情。自1982年起,寧波湯團已成為浙江省向海外出口的第一個點心品種。1997年入選為中華名點小吃。

寧波人在大年初一都有吃豬油湯團的傳統(tǒng)習慣。湯團含有團圓、如意的意思,即使在海外的游子,他們"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在新春佳節(jié)也忘不了要吃家鄉(xiāng)的豬油腸團,盼望團圓,以慰思鄉(xiāng)之念。

湯團,原名元宵,原是指元宵節(jié)。舊時候,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也叫元夜。 湯團以元宵命名,起源于隋朝。相傳,隋煬帝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那一天晚上,在洛陽搭臺歌舞"與民同樂",并用實心的圓子,湯中撒糖,賜給臣下和歌姬作晚點食用。因這天恰好是元宵夜,故名"元宵"。這種為人們喜愛的食品傳至寧波,經過長期發(fā)展,逐步改進,才逐漸形成現在水磨糯米粉嵌豬油餡的寧波湯團特有的風味。

傳說八洞神仙呂洞賓在陽春三月,變一位賣湯團的老翁在西湖叫賣。許仙吃了呂洞賓的湯團,不小心,一顆湯團"的溜溜"滾落西湖,被白蛇吞吃了,白蛇成了仙,與許仙結成夫婦。又傳說,寧波"鴉片戰(zhàn)爭"后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大批洋人涌進寧波,他們吃了寧波豬油湯軒團,在津津有味之余,對這滾圓雪白軟糯香甜的湯團發(fā)生了興趣,產生了疑問,翻來覆去總是弄不懂,這湯團餡子是如何嵌進去的。 寧波湯團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因系用水磨方法把糯米磨成漿制作,故又被叫作"吊漿湯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