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荷包

滿族人無論男女老幼,講究佩飾,其中一個主要的佩飾就是荷包。

荷包一般有元寶、雞心、葫蘆等形狀,緞面居多,顏色奇異,繡花有結(jié)有帶,墜有料飾,小巧玲瓏,美觀大方。

原始的荷包是用獸皮制成的,形狀較大,裝有食物,實際上就是個干糧袋。清兵入關(guān)后,在漢族文化的熏染下,荷包逐漸由綾羅綢緞縫制,并繡有圖案。規(guī)格也逐漸由大變小,功能也由裝食物改為裝香料、散銀錢和旱煙等。裝香料的叫“香荷包”,裝煙草的叫“煙荷包”

荷包的質(zhì)量不一,皇族王孫的荷包用黃色,平民百姓則不準(zhǔn)用此色?!杜f都文物略》中記載的宮樣荷包照片中說:“清代荷包巷,所賣之宮樣九件,壓金刺繡,花樣萬千,當(dāng)時施譽全國”。就是平民百姓的荷包,也是平金打子,這平金打子和壓金色刺繡,都要用真金線,材料貴重,工藝復(fù)雜。

男的荷包佩于腰帶的兩側(cè),女的荷包則要佩于大襟嘴或第二個紐扣上,同時佩有香牌、香串、小懷鏡等。

荷包是滿族青年男女定情的信物。女子將自己繡的荷包贈于男子,以示定終身,男子等以扳指等回贈。女子贈給男子的定情荷包,叫“對子荷包”。“對子荷包”是把荷包分成相同的兩半,合起來一面為平面,另一面凸起,并繡有花鳥、龍鳳等吉祥圖案,贈送時男女各一半。也有男方到女方相親時,由男方的母親把荷包贈給女方的。贈送時,帶去一個荷包盒。盒,一尺多、方形,原來是用樺樹做的,后來改用玻璃盒。紅棉糊底和四周,盒面上紅油漆雙喜字,四周漆有萬字流云,盒地面糊綢。盒中放一對紅綢荷包,用扣珠繡成葫蘆萬字。荷包內(nèi)放小金如意柄,兩荷包當(dāng)中系一墜,有翡翠、白玉和紅玉等,待迎娶送嫁時再一同送回。

荷包在滿族中最大的用處是饋贈的禮品。從皇帝賜給大臣,內(nèi)宮贈送官夫人、宮女,主人賜給奴仆,歲時節(jié)日長輩賞紿子孫。也可以轉(zhuǎn)贈,以表示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