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鳳橋醬排骨

三鳳橋醬排骨,俗稱無錫肉骨頭,從問世到現(xiàn)在已有近140年歷史,為無錫著名的三大特產(chǎn)之一。三鳳橋醬排骨產(chǎn)生于清朝光緒年間(公元1875年前后),無錫南門莫盛興飯館為了充分利用剩下的背脊和胸肋骨,加調(diào)味作料,煮透燜酥,起名為醬排骨,當(dāng)作下酒菜出售。1927年,慎馀肉莊(三鳳橋肉莊的前身)開張后,對肉骨頭的燒制技術(shù)作了改進(jìn),味道得到了明顯的改進(jìn)。隨著無錫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外地游客日益增多,肉骨頭深受大家青睞,一時間三鳳橋醬排骨聲名鵲起。

作為無錫地區(qū)的三大特產(chǎn)之一,三鳳橋醬排骨具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歷百余年風(fēng)雨而不衰。三鳳橋醬排骨是采用豬肉肋排或草排,配以八角、桂皮等多種天然香料,運用獨特的燒制方法,燒制出的排骨色澤醬紅,油而不膩,骨酥肉爛,香氣濃郁,滋味醇真,甜咸適中。早在上個世紀(jì)30年代,戲劇家周貽白食用了三鳳橋肉骨頭后,大快朵頤,賦詩一首“三鳳橋邊肉骨頭,朵頤足快老饕流;味同雞肋咀嚼,莫負(fù)樽中綠蟻浮?!睋?jù)了解,在臺北市也有無錫的肉骨頭出售,但由于用料、水質(zhì)不同,以及方法未得真?zhèn)鳎谖哆h(yuǎn)不如三鳳橋醬排骨。從當(dāng)年至今,三鳳橋醬骨的傳人已是五代了。

關(guān)于三鳳橋醬排骨,有這么一個傳說

無錫城內(nèi)有座大石橋,橋墩下河灘上,很多年以前,不知誰丟了只破石臼在那里。年長日久,破石臼里積滿了垃圾、長滿了青苔. 有一天,有個江西人搖船到江南來尋寶。小船在橋下,江西人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那只破石臼,橫看豎看、左看右看,不禁失聲驚呼起來:“有緣千里來相會,寶貝滾到眼前來?!彼B忙上了岸。

橋邊有個豆腐店,老夫妻兩個做做小生意勉強度日。那個江西人尋上門來,一腳踏進(jìn)店堂,就問老老:“老伯伯,橋墩下那只破石臼是啥人家的?”老老見問的是那個破爛貨,感到奇怪,不以為然地回了一聲:“這還是我太公那一輩丟在那里的哪?!苯魅硕挍]說,忙拿出兩塊銀子朝桌子上一放,朝老老連連點頭:“好好好!我出五百兩紋銀買你家這個破石臼,今天先付十兩作定金,十天后我?guī)ё沣y子來取貨。”老老聽了嚇一跳,一個沒人要的破石臼值這么多錢,真是天上落下來的財餉!便一口答應(yīng)了。江西人樂滋滋地走開了。

老夫妻倆心里說不出的高興,想想人家出這么多的銀子,也該把破石臼收拾一番才對。老夫妻倆下到河灘,哼哼哈哈把石臼里的垃圾扔進(jìn)河里,又用洗帚把石臼里里外外刷了個干干凈凈,然后請了幾個后生家,七手八腳把石臼抬回家。

過了十來天,江西人急忙來到豆腐店,老夫妻倆笑瞇瞇地把他迎進(jìn)店里。江西人著急地問:“石臼呢?”老老說:“客人別急,石臼在房里,我已把它洗干凈了。江西人一聽,心里暗暗叫苦,進(jìn)房中一看,連連嘆息,說道:“你們......嘿!這破石臼我不買了,那十兩定金也還給我吧?!崩戏蚱迋z莫名其妙,忙問其中緣故。

原來這破石臼并不是什么寶,真正的寶貝是石臼里的那堆垃圾。俗語說“千年難逢天開眼”,有回,老天真的開了眼。天光閃閃,彩云飄飄,三只仙鳳下到凡間,飛到江南變成三只小鳥,竟在這破石臼里宿過一宵,并在里面掉了些羽毛屑屑。要知道,這仙鳳的羽毛本是無價之寶,放到水里,水清又凈,放到菜里,鮮美無比。如今,石臼里的垃圾都扔掉了,夾雜在里面的寶貝被扔得一干二凈,剩下的那只光打光的破爛貨,屁個錢也不值。

老夫妻倆聽清來龍去脈后悔莫及,只好把十兩定金還給人家,老頭想得開,回頭對老太說:“算了吧,你去買兩斤肉骨頭來燒燒,讓我喝兩盅,解解煩?!?

老太買回肉骨頭,見鐵鍋已生了銹,說拿洗帚把鍋刷了一遍,燒火煮起肉骨頭來。只一炷香功夫,滿里飄起一陣肉香,香得特別,香得出奇!連門口過路人的鼻子都吸引住,探頭朝屋里看個不完。隔一會兒,肉骨頭盛在青花碗里,老頭夾起一塊,嘴巴一沾,嘖嘖,活了一世還沒吃過味道這么好的肉骨頭哩!忙問:“老太婆,你用啥佐料燒的呀?”老太太也奇怪,嘗了一口,果然味道不一般。她細(xì)想想,心里明白了:剛才煮肉以前,是用那把刷過破石臼的洗帚刷過鍋的呀!想心是寶氣帶到鍋里了吧。

老太和老老一合計,忙把鍋里剩下的肉骨頭汁留著,下一次煮肉時添在湯里。以后,每回煮,每回留,每回煮出的肉骨頭味香的出奇,鮮美無比。后來,夫妻倆干脆關(guān)了豆腐店開起了醬排骨肉店,說是在清朝已有名的現(xiàn)門莫家飯店產(chǎn)前身。至于那座大石橋,也改名為三鳳橋,提到三鳳橋,人們說會想起吃肉骨頭。

再說,那石臼里的垃圾連同仙鳳羽毛屑屑,扔在河里流出西水關(guān),流進(jìn)太湖,無怪太湖水年年月月總是分外清澈明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