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湖鮰魚

北宋時,蘇東坡品嘗到洪澤湖鮰魚的美味,故作詩《戲作鮰魚一絕》傳世:“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寄語無公與河伯,何妨乞予水精靈。”他把洪澤湖鮰魚比作水中的精靈,不用拼死便可享用的無骨“河豚”。詩中道出了洪澤湖鮰魚的特別之處:肉質(zhì)白嫩,魚皮肥美,兼有河豚、鯽魚之鮮美,而無河豚之毒素和鯽魚之刺多。春、冬兩季,洪澤湖鮰魚體狀膘肥、肉質(zhì)鮮嫩,正是品嘗的最佳時令。

洪澤湖鮰魚學(xué)名“長吻鮰(鮠)”,因與“回”同音,民間通稱“回魚”,俗稱江團、白吉、肥頭魚、鮠魚,是我國名貴的淡水魚類,有“不食江團,不知魚味”之說。為洪澤湖底層的肉食性魚類,平時在水流較緩處活動,冬季在深水處或水下亂石的夾縫中越冬,喜夜間捕食。幼魚主食水生昆蟲,兼吃植物性食物。成魚食性廣泛,除捕食小型魚類外,還攝食蝦、蟹及其他甲殼類、螺類、水生昆蟲和水蚯蚓等。洪澤湖鮰魚屬無鱗魚類,大多無鱗魚膽固醇含量較高,而鮰魚卻極低,與牛肉含量不相上下。

洪澤湖鮰魚肉質(zhì)鮮美,色香味具全,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為配席之佳選,具有低熱、低鹽、低膽固醇、高蛋白,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營養(yǎng)豐富,且有補中益氣、開胃利水之功效。洪澤湖鮰魚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組成種類多,而且比例適當(dāng),人體不能合成的8種所需氨基酸它都具備,故屬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肌肉纖維較短,組織結(jié)構(gòu)疏松,人體吸收率可達98%。洪澤湖鮰魚含各種維生素、脂肪,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人體吸收,有延緩衰老之功效。

洪澤湖鮰魚的做法甚多,有白汁鮰魚、紅燒鮰魚、粉蒸鮰魚、清氽鮰魚、清蒸鮰魚、燴鮰魚片等。洪澤湖區(qū)名菜白汁鮰魚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選1000克左右春鮰主料,配以春筍燜制而成。成菜后菜品素雅色白清爽、鮰魚軟糯肥潤、筍嫩如豆腐腦,湯濃汁厚粘唇,味道清香鮮美,堪稱名品佳肴。洪澤湖紅燒鮰魚,以色澤紅亮,油而不膩,魚肉肥酥,味道鮮美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