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高粱

高粱,禾本科,高粱屬。1年生草本。稈實心,中心有髓。分蘗或分枝。葉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蠟粉,平滑,中脈呈白色。圓錐花序,穗形有帶狀和錘狀兩類。穎果呈褐、橙、白或淡黃等色。種子卵圓形,微扁,質粘或不粘。性喜溫暖,抗旱、耐澇。按性狀及用途可分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類。 我國栽培較廣,以東北各地為最多。谷粒供食用、釀酒(高粱酒)或制飴糖。糖用高粱的稈可制糖漿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葉陰干青貯,或曬干后可作飼料;穎果能入藥,能燥濕祛痰,寧心安神。 高粱起源問題目前尚未定論,但是許多研究者認為高粱原產于非洲,以后傳入印度,再到遠東。高粱分布廣,形態(tài)變異多。非洲是高粱變種最多的地區(qū)。 斯諾頓(1935)收集到17種野生種高粱,其中有16種來自非洲。他所確定的31個栽培種里,非洲占28種;158個變種里,只有4個種在非洲以外的地方。 中國高粱(S.bicolor var.kaoliang)又名蜀黍、秫秫、蘆粟、茭子等。關于它的起源和進化問題,多年來一直有兩種說法:一說由非洲(或印度)傳入。二說中國原產。 因為高粱在中國經過長期的栽培訓化,漸漸形成獨特的中國高粱群,許多植物學形態(tài)與農藝性狀均明顯區(qū)別于非洲起源的各種高粱。中國高粱葉脈白色,穎殼包被小,易脫粒,米質好,分蘗少,氣生根發(fā)達,莖成熟后髓部干涸,糖分少或不含糖分等。 另外,中國高粱與非洲高粱雜交,F(xiàn)1容易產生較強的雜種優(yōu)勢。說明兩種高粱遺傳距離差異較大。高粱是我國最早栽培的禾谷類作物之一。有關高粱的出土文物及農書史藉證明,最少也有5000年歷史了。如《本草綱目》記載:“蜀黍北地種之,以備糧缺,余及牛馬,蓋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