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仁

別名 山棗、酸棗子、別大棗、刺棗。來源 為鼠李科植物酸棗Z iziphus psinosa Hu的種子。

酸棗仁 (《雷公炮炙論》)

【異名】棗仁(《藥品化義》),酸棗核(《江蘇植藥志》)。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酸棗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酸棗(《本經(jīng)》),又名:棘(《詩經(jīng)》),槭(《爾雅》),山棗(陶弘景),野棗(任防《述異記》)。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3米。

老枝褐色,幼枝綠色;枝上有兩種刺,一為針形刺,長約2厘米,一為反曲刺,長約5毫米。

葉互生;葉柄極短;托葉細長,針狀;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2~3厘米,先端短尖而鈍,基部偏斜,邊緣有細鋸齒,主脈3條。

花2~3朵簇生葉腋,小形,黃綠色;花梗極短1萼片5,卵狀三角形;花瓣小,5片,與萼互生;雄蕊5,與花瓣對生,比花瓣稍長;花盤10淺裂;子房橢圓形,2室,埋于花盤中,花柱短,柱頭2裂。

核果近球形,直徑1~1.4厘米,先端鈍,熟時暗紅色,有酸味。

花期4~5月。

果期9~10月。

生長于陽坡或干燥瘠土處,常形成灌木叢。

分布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安徽、江蘇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