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市南部地形以山地為主,降水相對充足,山麓植被密集,植物種類多樣,菌類眾多,主要有花臉蘑、榛蘑、猴頭蘑菇、松傘蘑等
花臉蘑,主要生長在緩坡和草甸子里。如果連降陰雨,間隔晴天,氣溫悶熱,濕度較大,正是花臉磨盛產(chǎn)之際。人們往往會在一夜之間,便驚奇地看見,那灰蒙蒙,蘭乎乎的“小傘”竟把地皮都蓋住了,一片連一片,一朵挨一朵,有時多得連莊稼地里都有。
花臉蘑采回家后,可以趁鮮爆炒、熬湯,也可曬干或用食鹽腌制。涼曬的蘑菇燉小雞肉格外好吃,但更多的人采集到后回家立即洗干凈,燒開水焯一下,撈出來涼透,放進壇子里腌上,腌出來的蘑菇有種獨特的鮮味,令人難忘。
榛蘑,這種蘑菇主要生長在林地、山坡、溝幫地帶。柞樹林或灌木叢,尤其是柞樹林采伐過以后,樹墩子上最愿意生長榛蘑。在盛產(chǎn)年份,漫山遍野,可地皮拾。人們也是紛紛采摘,好生熱鬧。在養(yǎng)馬年代,許多放牧工一邊放牧,一邊采蘑菇。采多了攤在塑料布上或草地上曬著,等下班已半干了,裝進放牧袋帶回家,有時放牧袋盛不下用衣服、褲子裝回家。全家歡慶豐收,自家吃不了,出售或贈客送禮。有一些原籍遼寧、山東的職工,把花臉蘑、榛蘑和猴頭蘑曬干后,在春節(jié)前寄回老家,與遙遠的親人共分享。
在榛蘑生長期間,還伴有“趟蘑”、“圈蘑”、“紅臉蘑”、“黃花蘑”、“白蘑”和“松傘蘑”等。
“趟蘑”和“圈蘑”有白色的和灰色的。這種蘑菇個大、肉多,有的像盤子或碗口大。它們以排隊形狀而得名。排成一條直線者叫“趟蘑”;排成一個園圈者叫“圈蘑”。這種蘑菇由于個大,產(chǎn)量高,發(fā)現(xiàn)一片,一圈又一圈,一趟又一趟,一采就是幾大筐。
猴頭蘑菇,這個名字沒起錯,它的長相確實象猴子頭。它生長在柞、樺樹上,不易被發(fā)現(xiàn),沒有經(jīng)驗的人很難采到。猴頭蘑一生就是一對,這一對并非是在一棵樹上,絕大多數(shù)是在對面的另一棵樹上,它們之間的距離沒有定數(shù),或許很近,就在眼前,或許挺遠,十米二十米的。所以有的人只采到一個,并不是另個沒有,而是沒有找到。猴頭蘑成雙配對,遙遙對視,如同天上的牛郎織女星。正因為這樣,有的青年男女喜歡上山采猴頭蘑菇,其中緣故,大概與愛情有點聯(lián)系吧!
松傘蘑。松傘蘑不是北方土生土長的“坐地戶”,而是南蘑北遷的后來者。松傘蘑顧名思義,它是松林生長的形狀象小傘的紫紅色的蘑菇。這種蘑菇是出類拔萃的上乘蘑菇。它生長在紅松大和樟子松要地帶,生長得干凈俐落,而且水份較少,容易涼曬,而且味道鮮美,人稱“給口蘑菇不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