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炒米

有人說蒙古族的炒米是中國最早的方便食品。是不是“最早”,暫不追究,可由此引開的話題卻是頗有意趣。蒙古語稱炒米為“呼日森布達(dá)”,是草原牧民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蒙古人不可一日無茶,也不可一日無炒米。有客人到家,好客的蒙古人總會佐著奶茶、奶皮、奶豆腐、黃油,在桌上擺上一碗黃橙橙的炒米。

炒米是蒙古民族的傳統(tǒng)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據(jù)史書記載,早在漢朝時就有用煮、炒、碾等工序加工制作糜子的食用方法出現(xiàn),到了宋末元初,蒙古族人民便開始廣泛地食用炒米。

炒米的原料是糜米,要經(jīng)過煮、炒、碾等工序制成。先將洗凈、去掉雜質(zhì)的糜米放入鍋中煮沸,待破開米嘴后,馬上出鍋晾干再炒熟,炒鍋中要加入干凈的細(xì)沙和糜米混在一起。這樣炒出的炒米發(fā)硬,有嚼頭,是蒙古人喜歡的口感。但沒有破嘴就炒出的炒米,發(fā)軟好咬,但沒有什么嚼頭,被當(dāng)?shù)厝朔Q作“漢人炒米”。最后,將炒好的糜米用石碾碾去皮,既可食用。

蒙古人食用炒米的方法可為變幻無窮,講究和多種食物搭配。干嚼可做零食,泡入肉湯可當(dāng)主食??傊趺闯苑路鸲际切攀帜閬?,全憑個人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