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苦蕎

雁門苦蕎,是苦蕎(學名 韃靼dádá 蕎)的一個種類,是指產(chǎn)自古雁門郡(古雁門關(guān),今山西大同朔州一帶)的苦蕎。這里屬于大陸性半干旱性氣候區(qū),四季分明,海拔高、偏寒,黃沙土質(zhì),土壤中富含硒、鎂、鋅、鐵等元素。從秦漢時期就是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韃靼 族)聚集之地。

雁門苦蕎,是被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推薦的藥食兩用糧食,現(xiàn)在由山西雁門清高食業(yè)有限責任公司開發(fā),生產(chǎn)的雁門清高苦蕎系列產(chǎn)品主要有苦蕎健茶、苦蕎米面主食、苦蕎醋副食、苦蕎休閑食品和苦蕎家紡用品。

雁門苦蕎故事

營養(yǎng)價值極高,日本和韓國人對苦蕎特別鐘愛??嗍w面食、點心、飲品、休閑食品等應有盡有,苦蕎餐館在街市、車站、碼頭、機場等隨處可見,盡管價格不菲,生意卻十分紅火。上世紀中國對外開放不久,日本派數(shù)人來中國尋找優(yōu)質(zhì)苦蕎作物,雁門苦蕎被高度關(guān)注?;灲Y(jié)果顯示雁門苦蕎在各類苦蕎中功效最強,品種最優(yōu),最符合現(xiàn)代人的生理需求。遍尋苦蕎的日本人對雁門苦蕎由衷地贊嘆:雁門苦蕎,最好!不久,日本與山西有關(guān)部門簽訂了大量進口雁門苦蕎的訂單。

歷史傳說

相傳在古晉朝時,國君育有九子,分域而治。有年,瘟疫流傳甚廣,病者四肢乏力,高燒不止,吃藥也無濟于事。短短十日,死傷無數(shù)。頓時,軍民人人自危。且說八太子殊,治國有方,素有賢名。目睹百姓食不裹腹、病魔纏身,心如刀割。每日必焚香求神佑民。殊遂-為民請命避禍,隨后攜民眾三千,入雁門地帶。每有民眾生病,殊總問病在側(cè),重淚相伴。食糧將罄,瘟風正盛,殊與民采野果、野菜度日。這天,掌管天庭司藥的神農(nóng)氏采藥歸,化作乞兒,混在民眾中,欲掌控病情,解民倒懸。殊待如賓。神農(nóng)感其誠懇憫農(nóng),將疫情上奏玉帝,久無帝訊。而瘟風日盛。神農(nóng)情急,遂冒死盜來玉帝雁門苦蕎仙麥,撒向雁門大地。翌日,遍野雁門苦蕎麥。殊率民眾采收麥粒。軍民不忌其苦,唯求果腹不饑。數(shù)日,瘟疾不治而愈,百姓得以安康。

歷史故事

追溯雁門苦蕎的歷史,早在宋朝就已有了“救皇糧”的故事。眾所周知,楊家將為中國歷代所推崇,有著清正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一次,宋太宗及楊家將被遼軍圍于雁門關(guān),幾近斷糧。太宗饑餓難忍,全身無力。士兵也大多體力消耗殆盡,傷病滿營,但缺醫(yī)少藥而無法救治,戰(zhàn)斗力大減。此時,百姓拿出當?shù)孛a(chǎn)雁門苦蕎支援將士。饑餓多日的宋軍,終于吃了頓飽飯,太宗更是贊嘆苦蕎的香醇美味。連食數(shù)日后,太宗體力充盈,將士們的病況更是不治自愈,軍隊戰(zhàn)斗力得到恢復。眾人無不稱奇,但不知奧妙何在,認為這是上天在保佑大宋,就將雁門苦蕎稱為“救皇糧”。細心的楊家將詢問當?shù)匕傩眨胖喇數(shù)匕傩沼腥烁杏X身體不爽時,很少有人吃藥,而是連吃幾頓雁門苦蕎飯,病即自愈。后經(jīng)幾番苦戰(zhàn),楊家將終于突破包圍,擊退遼軍。得勝回朝后,太宗仍念念不忘此事,御書“中國第一蕎”贈送當?shù)匕傩?,表達對雁門苦蕎救皇有功的感激之意,并下令當?shù)?將雁門苦蕎作為“貢品”連年上貢。正因為雁門苦蕎的特殊療效和神奇色彩,它在雁門當?shù)夭庞小巴了沫h(huán)素”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