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龍須鳳尾貢面

龍鳳貢面也稱龍須鳳尾貢面,因面條勻凈細長、狀似龍須,并曾作為宮廷貢品而得名。龍鳳貢面起源于明朝,為故城鎮(zhèn)齊氏始創(chuàng)。制作龍鳳貢面最有名的是故城西南鎮(zhèn)齊紀修所開的“齊福源”掛面坊。齊紀修16歲學做掛面,他吸收諸家掛面工藝的特長,不斷研究、總結,產品的質量越來越高,銷路也越來越好。在故城掛面業(yè)小有名氣后,被客商從運河輸入京城,很快進入宮廷,成為御用食品。從此龍鳳貢面身價倍增,飲譽四方。

龍鳳貢面白色微青,柔韌而晶亮,面條勻凈細長,如須而空心,耐煮,湯清,味厚,細軟,有口勁。面條吸水,一筋挑起,碗內無湯;放下,仍清湯滿碗,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極高的風味。

由于龍鳳貢面生產技術復雜,手工制作費時、費力,制作時必須嚴格按照傳統(tǒng)工藝要求操作才能成品。首先用面粉、蛋清、鹽水按比例調和和面,再把和好的面放在盆中醒好。然后做大條,在面板上將面用刀切成條并均勻刷油,上勁放入盆中。之后盤小條,在面板上向大盆內搓條。再將小條掛在竹扦上,進行抻面,也叫桄纖。再把抻好的面連同竹纖,一同放入面槽中醒面。最后在車間里的面架上將面制作成細條后自然干燥,切成小段,過秤、分裝。

目前,故城僅存五家規(guī)模較小的制作作坊,掌握制作故城掛面技術的有28人,其中技術上乘者僅有四人,且年事已高,急需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