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棲霞坑旅游攻略(棲霞坑古道環(huán)線圖攻略)

導(dǎo)讀:泰順棲霞坑旅游攻略(棲霞坑古道環(huán)線圖攻略) 余姚旅游攻略有哪些? 中國五大古道是什么? 請教浙江7日自助游路線 棲霞坑古道海拔多少

余姚旅游攻略有哪些?

余姚旅游可參考以下攻略:

1、余姚四明湖攻略

2、余姚小九寨

3、余姚棲霞古道

4、余姚柿林村

推薦景點(diǎn)介紹:

1、通濟(jì)橋 : 通濟(jì)橋又名舜江橋,橫跨姚江之上,溝通余姚南北兩城,始建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

2、五桂樓 :?五桂樓位于余姚梁弄鎮(zhèn)洞門里,建于清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因樓主黃澄量的宋代遠(yuǎn)祖中有同樣中舉的五兄弟,遂以“五桂”命名。

3、余姚博物館:?余姚博物館,位于龍泉山西麓,占地面積約5畝,總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于2003年1月18日建成開放。

4、四明湖:?四明湖位于四明山北部余姚梁弄鎮(zhèn),距余姚市10余公里,景色秀麗,碧波蕩漾,湖水湖山交相輝映,湖面面積近20平方公里。 四明湖位于余姚市南部,面積是杭州西湖的2倍,湖中大小島嶼點(diǎn)綴其間,四周峰巒疊嶂,環(huán)湖古跡眾多。

5、浙東小九寨:巖溪景區(qū)位于余姚大隱鎮(zhèn)芝林村境域內(nèi)白巖山下,以白巖溪(4.5公里溪段)為核心,總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因其谷幽、山秀、溪清,又有“浙東小九寨”之美稱。

中國五大古道是什么?

芝林古道

道邊古村:余姚大隱芝林村

景色指數(shù):★★★★★

難度指數(shù):★★

周邊景點(diǎn):天下玉苑、河姆渡遺址

芝林古村地處四明山北麓,屬余姚大隱鎮(zhèn),境內(nèi)山巒連綿,山岙彎彎,竹木茂盛,溪流縱橫,有“小九寨”之稱。

山中天氣變幻頻繁,一時急雨過后,陽光沖破云層,灑在雨后山村的屋頂上,瓦縫里的野草伸展出柔嫩嬌小的枝葉迎接遠(yuǎn)道而來的旅人。山里的婦人坐在自家門口編織竹筐,竹子的綠衣還未去盡,清翠斑斕,一排排地碼放在腳邊。

古道穿過芝林村,是村民上山的必經(jīng)之路,伴隨著世世代代的古樸生活。過村后的枕木橋,白巖溪潺潺的流水聲迎面而來,逐級而上,古道也向幽深的山谷中延伸而去進(jìn)入黛色一片的密林中。因為剛下過雨,溪水豐沛,急流而下,平坦而寬闊的溪面上亂石嶙岣,將溪水分割成無數(shù)股不同深淺的流,水聲靈動如歌。而岸上的古道由石塊鋪筑而成,有些則是由山間自然裸露的巖石鋪陳,經(jīng)歷歲月和雨水的沖刷,變得光滑圓潤。其間不時有村民背竹下山,同古道的巖石摩擦出長長的尾音,縈繞在山間。

霞客古道

古山驛道:寧海梁皇山

景色指數(shù):★★★

難度指數(shù):★★★★

周邊景點(diǎn):徐霞客公園、前童古鎮(zhèn)、梁皇山、野鶴湫、浙東大峽谷

“癸丑之三月晦,自宇海出西門。云散日朗,俱有喜態(tài),三十里,至梁皇山。聞此地于菟夾道,月傷數(shù)十人,遂止宿。”400年前,徐霞客從這里開始了他的漫漫長途。

徒步徐霞客古道,鵝卵石路面充滿歲月的痕跡,你的腳步在不經(jīng)意間會與“俠客”重合。西門是《徐霞客游記》的起點(diǎn),距西門2公里的茶廊、古道、古橋、古井均保持了古時的韻味;梁皇驛道和岔路口,是徐霞客前后兩次旅行中,分別住宿的地方,今存梁皇驛古道殘橋,岔路口有古道指路碑;上金路廊與松門嶺,均保持著徐霞客當(dāng)年走過的風(fēng)貌,全長約5公里,據(jù)傳這個松門嶺以前叫“送命嶺”,可想而知,這條道之險要。

棲霞坑古道

道邊古村:奉化溪口棲霞坑-唐田村

景色指數(shù):★★★★★

難度指數(shù):★★★

周邊景點(diǎn):溪口風(fēng)景區(qū)、巖頭古村

如果真有“世外桃源”,棲霞坑正當(dāng)此名,桃花梨花開放時,滿山深紅淺白,一如油畫。

棲霞坑位于奉化溪口鎮(zhèn)境內(nèi),是王羲之后裔的聚居地,原名桃花坑,是原新昌、余姚通往奉化、寧海的“唐詩之路”的必經(jīng)地。200余公里的唐詩之路,千百年 來400多名文人墨客被沿途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清流舟筏和民情風(fēng)俗所陶醉,一路上載酒揚(yáng)帆,擊節(jié)高歌。而棲霞坑作為唐詩之路這條項鏈中心的一枚吊墜,更是散發(fā)著獨(dú)特魅力。

棲霞坑古道一頭連著奉化的鎮(zhèn)棲霞坑村,一頭接余姚四明山鎮(zhèn)唐田村,是過去兩村相互走動的民道。春秋雨季是古道最佳時節(jié),春時桃花遍野;深秋,紅楓點(diǎn)綴山林,杉樹金黃色的落葉鋪滿古道,仿佛進(jìn)入仙境

或許,王氏祖先也在“詩路”上踏歌而行,迷戀上桃花坑這一方水土,在這里安居樂業(yè),繁衍不息,造就了如今的棲霞坑,古老的建筑,依附著詩的氣息。

靈巖山古道

道邊古村:象山縣泗洲頭鎮(zhèn)下峙后村-下馬岙村

景色指數(shù):★★★★

難度指數(shù):★★★★

周邊景點(diǎn):靈巖山攀巖、茅洋民俗文化村

靈巖山古道,位于象山縣泗洲頭鎮(zhèn)。古道北起泗洲頭鎮(zhèn)下峙后村,南止下馬岙村,是古時三門南海岸的人們通商、行走、文化交流以及軍事要道。據(jù)當(dāng)?shù)刂緯涊d,三國袁術(shù)后裔袁衛(wèi)在唐代從河,南汝陽遷至寧海鑒橋,其后于元末明初,袁千二、千四兄弟以及陳氏遷至靈巖山北麓今峙后建村,不久之后便有了這條古道,距今已有700余年歷史。

靈巖山海拔388米,古道在橫跨山麓,連綿起伏10余公里,一路上自然風(fēng)光秀麗,鄉(xiāng)村風(fēng)情濃郁。如今行走古道的人們,早已告別了艱難的生活壓力,更多的是為了到達(dá)山頂——飽覽三門灣美景。整個徒步歷經(jīng)4個小時,也是資深驢友們熱衷的線路之一。一路行進(jìn),草木茂盛,奇石嶙峋,鳥叫聲、蟲鳴聲和人們的說話聲回蕩在叢林中,更顯寂靜。入冬之后的山野,窮目之處層林盡染,如同一幅油畫。聲與色交相輝映在時空間,構(gòu)成了生動而趣味的景象。

過去靈巖山又名舍身崖,即為舍身向善之意,寓意只有真正向善者,才能得道飛升;偽善者,只能粉身碎骨。于是這座頗有禪意的地方,吸引了慕名而來的百姓。靈巖山下,沿著古道佇立著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的靈巖禪寺,在晚日的陽光下千年古寺顯得與世無爭。

桃花嶺古道

道邊古村:鎮(zhèn)海九龍湖鎮(zhèn)橫溪村-慈城金沙村-慈溪掌起鎮(zhèn)后茅山

景色指數(shù):★★★★

難度指數(shù):★★★

周邊景點(diǎn):河頭古村、達(dá)蓬山旅游度假區(qū)九龍湖旅游度假區(qū)

桃花嶺古道位于江北、鎮(zhèn)海? ?慈溪三地交界,歷史上是三地農(nóng)工商探親訪友貿(mào)易之要道。過往,桃花嶺上肩挑手提、趕集趕路的人絡(luò)繹不絕,200多年來承載起幾代人外出經(jīng)商求學(xué)的希望。

清代詩人王堅曾過嶺后題詩:“桃花開未開,踏破嶺云來。春色杏然無,澗泉流不回。人煙出林遠(yuǎn),日影落山頹。村店招人歇,寧輿且舉杯?!标P(guān)于“桃花嶺”名字的由來,想是源自道路旁的桃花林。

桃花嶺嶺頂有石屋二三間,內(nèi)置有桌椅供休憩,也有簡單的灶頭方便野營者烹飪燒烤。石屋所在旁,有殘垣斷壁,原為幸福亭遺址。據(jù)悉,過往幸福亭便是作為三界界碑,亦為來往村民提供遮風(fēng)擋雨的去處。修路栽樹的好心村民袁松才老人用一石一瓦在其旁新建了這個“幸福亭”(現(xiàn)名三界亭)。多數(shù)時候,老人會守候石屋,為徒步游客燒茶、指路。也正因為有老人守護(hù)古道,桃花嶺猶如回到人來人往的熱鬧往昔。

請教浙江7日自助游路線

8、12:中午抵,熟悉一下城市情況和車站等,找賓館住下

8、13:乘車去雁蕩山大龍湫景區(qū)30(大龍湫、鱷魚峰、,靈峰30夜景、夫妻峰等) 住雁蕩山/溫州

8、14:游覽楠溪江石門臺景區(qū)20,獅子巖景區(qū),南溪江竹筏漂流47,

8、15:乘車赴寧波-奉化溪口蔣氏故居小洋房等,住

8、16:乘快艇到普陀紫竹林、南海觀音、普及寺,住普陀山

8、17:乘車去杭州,轉(zhuǎn)車去千島湖,住宿

8、18:千島湖游覽鳥島、鎖島、蛇島等(要游覽一天時間),下午乘車返回杭州

8、19:返回溫州,游覽江心嶼景區(qū)20,返回家!

你的行程路途奔波比較多,建議跟團(tuán),或者舍棄千島湖,游覽溫州、雁蕩、寧波、普陀,可以在普陀多玩兩天。

祝旅游愉快!

棲霞坑古道海拔多少

204米。

棲霞坑是浙江造山運(yùn)動留下的斷巖帶,地處雪竇山的千丈巖、三隱潭徐鳧巖之南的峽谷中,筠溪穿村而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獨(dú)特的自然風(fēng)光。

近年來各地游人遠(yuǎn)道而來,重走唐詩路,感受“連峰數(shù)十里,修竹帶平津”的旖旎風(fēng)光,落寞多年的棲霞坑,重現(xiàn)當(dāng)年熙來攘往。

棲霞坑古道,早在2010年就入選寧波“十大文化旅游古道”。從奉化區(qū)溪口鎮(zhèn),沿亭下湖右側(cè)公路前行,過董村,再向深山前行,就可以來到棲霞坑。

歷史

通過棲霞坑的古道,是著名的“唐詩之路”的寧波段,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詩篇。唐詩之路,是從紹興會稽山,經(jīng)嵊州、新昌、余姚、奉化、寧海直至天臺山的路線。沿線風(fēng)景秀麗,曾讓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

《全唐詩》收錄的2200余位詩人中,有400多人游歷過這條風(fēng)景線,李白、杜甫也曾溯剡溪而上,飽覽了“山色四時碧,溪光十里清”的美景,留下了《夢游天姥吟留別》、《壯游》等千古絕唱。這條線路因此被稱為“唐詩之路”,成為我國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后的又一文化旅游品牌。

Hash:1791b1add0a84ae705ca39063b11e4726d1c0a87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