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達主義文學流派

導讀:達達主義文學流派 名詞解釋:野獸派、表現(xiàn)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超現(xiàn)實主義派、抽象派美術(shù)、波普藝術(shù)、新達達派。

達達主義是1916-1921年間存在于歐洲(主要是法國)的一個現(xiàn)代主義文藝流派。宗旨是反對一切有意義的事物,反對一切傳統(tǒng)和常規(guī),反對文學藝術(shù)甚至達達主義本身。信奉“破壞一切”,其名言是“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還有別的人”。主要倡導者是法國詩人特里斯唐-查拉。
達達主義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狀態(tài)、拒絕約定俗成的藝術(shù)標準、幻滅感、憤世嫉俗、追求無意、偶然和隨興而做的境界等等。這場運動的誕生是對野蠻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一種抗議。達達主義者們堅信是中產(chǎn)階級的價值觀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而這種價值觀是一種僵化、呆板的壓抑性力量,不僅僅體現(xiàn)在藝術(shù)上,還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達達主義運動影響了后來的一些文藝流派,包括超現(xiàn)實主義和激浪派。

名詞解釋:野獸派、表現(xiàn)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超現(xiàn)實主義派、抽象派美術(shù)、波普藝術(shù)、新達達派。

野獸派:《裸婦》、《奢侈、靜寂、逸樂》(馬蒂斯),《夏都的住宅》(弗拉芒克)
德國表現(xiàn)主義:《吶喊》(蒙克)、《老國王》(盧奧)、《構(gòu)圖2號》《即興曲》(康定斯基)
立體主義:《格爾尼卡》、《亞威農(nóng)少女》(畢加索)、《手持吉他的女人》(勃拉克)、《三個女子》(萊熱)
未來主義:《城市的興起》(波丘尼),《無政府僧侶的葬禮》、《自由的繪畫語言》(卡臘)、《鏈子上一條狗的動態(tài)》(巴拉)
達達主義:《泉》)、《新娘的衣服被單身漢們剝得精光》、《帶胡須的蒙娜麗莎》(杜桑),《自然史》(馬克斯·恩斯特),《山、桌、錨、肚臍》(漢斯·阿爾普)
超現(xiàn)實主義:《永恒的記憶》(達利)、(看報紙的男人〉(馬格里特)、《哈里昆的狂歡》(米羅)
抽象主義:《線與色彩的構(gòu)成》(蒙德里安),《黑色正方形》、《白色上的白色》(馬列維奇)
波普藝術(shù):《瑪麗蓮·夢露》(安迪·沃霍爾)、《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別致,如此有魅力》(漢彌爾頓),《床》(勞生伯格)
新達達主義:波普藝術(shù)又稱新達達主義。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Hash:d6752819b11580d80003d930c5c27e99181e0a74

聲明:此文由 飛舞九天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