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北京很近的滿族自治縣更應(yīng)著力挖掘滿族特色

撰稿:馬奇

豐寧滿族自治縣、寬城滿族自治縣北京比較近。其中,寬城滿族自治縣有著豐富的滿族文化資源,亟待挖掘與弘揚(yáng)。

滿族人定居寬城的開始時間為清初順治年間,大批遷居寬城為康乾時期。主要是鎮(zhèn)守關(guān)口、跑馬圈地、管理皇莊的滿族人。據(jù)史志記載,康熙十六年至康熙五十五年,康熙皇帝曾十次通過喜峰口和董家口御道,經(jīng)寬城出巡塞外、去承德離宮或是到過寬城境內(nèi)。

寬城滿族在飲食上最大的愛好是粘食品,每逢年節(jié),家家要備好正、二月吃的粘餑餑,平日也常食粘飯。秋后腌酸菜,冬天吃火鍋,也是滿族飲食中的一大特點(diǎn);冬天吃酸菜時,多以燉、炒、涼拌、包餡為主。吃火鍋時主要原料是羊肉、豬肉和一些野獸肉、山禽肉,配以酸菜、粉條、蝦仁等。豆腐也是寬城滿族人最喜愛吃的副食,其種類有水豆腐、大豆腐、懶豆腐、豆腐腦等多種,農(nóng)戶家里來客,尤以水豆腐為敬。

寬城都山水豆腐狀如豆腐腦,是當(dāng)?shù)匾唤^,滿族菜的代表。都山水豆腐色潔白、晶瑩光亮,近似透明。吃時盛于柳條兒去皮兒后編成的形狀近似船型的小淺兒內(nèi),小淺兒座于盆兒上,去漿。觀之賞心悅目;聞之醇香撲鼻;入口爽滑細(xì)膩。連同紅辣椒、鮮香菜、小蔥兒相搭配,放鹽、味精、香油等做成的輔料一同食用,飽而不膩,令人回味悠長。

寬城背桿俗稱背歌兒,是由秧歌和高蹺融合為一體的一種民間舞蹈藝術(shù)形式,是廟會上的一種民俗活動,起源于清朝中期,興盛于民國及二十世紀(jì)中葉,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2008 年被批準(zhǔn)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寬城背桿分為單架、雙架和三架,全出共有麻姑獻(xiàn)瑞、鐵弓緣、花為媒、算糧登殿、回荊州等十三出,多取材于古典戲劇。

寬城滿族文化還有很多散失在民間,亟待挖掘與保護(hù)。因為離北京比較近,建議北京的滿族同胞常去寬城,感受寬城的民族色彩。

Hash:efe1e95d4bbc6af56ff6037e4cd9571f982044b6

聲明:此文由 濱海滿族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