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縣最高峰是哪里?

導(dǎo)讀:梁平縣最高峰是哪里? 一、梁平縣最高峰是哪里? 二、梁平海拔千米以上的山有哪些? 三、梁平竹海海拔最高多少? 四、梁平以前為什么舊稱梁山? 五、梁平的海拔是多少? 六、璧山八大景區(qū)?

一、梁平縣最高峰是哪里?

“福利鐘文”——狐貍嘴,西山最高峰,千米左右,和東山相比,西山植被要差些,沒有道路通向山頂,風(fēng)景平平,人跡罕至,徒有名目,基本被遺忘。

狐貍嘴:梁平縣境內(nèi)的西山與四川大竹交界,西山山嶺交錯、蜿蜒起伏,其主峰海拔1180米,高聳入云,危峰兀立,狀如狐貍,名曰狐貍嘴。

“狐貍”頭東(梁平方向)尾西(大竹方向),嘴巴正好對著豐產(chǎn)糧食的梁平大壩。

人們說這狐貍張嘴“吃梁平屙大竹(即吃梁平肥大竹之意)”,對梁平實在不利。

于是梁平人在位于縣城西北約3公里的平壩上選址建了文峰塔,以期能撐住那貪吃梁平的狐貍之嘴。

此后,阡陌交錯的梁平大壩上,果然日益五谷豐登。

二、梁平海拔千米以上的山有哪些?

梁平共有21座海拔1000米以上高峰”,其中東山9座(包括全縣最高點(diǎn)窄埡口1221米),西山12座(包括主峰狐貍嘴1180米)。梁平還有一座山脈——中山,它有兩座海拔1000米的山峰梁平縣志載:中山被稱為高都山,“峰巒迤邐百余里”。它位于縣城北,居?xùn)|、西山之間。

梁平地形地貌平中見奇,境內(nèi)海拔千米以上的山有:東山高梁山、西山高都山和中山明月山,均呈北東走向,平行排列,互不銜接。由于地質(zhì)構(gòu)造、地層分布和巖性的控制,以及受水文作用的影響,呈現(xiàn)“三山五嶺,兩槽一壩,丘陵起伏,六水外流”的自然景觀。

三、梁平竹海海拔最高多少?

梁平竹海是中國最大高山竹?!倮镏窈?,

百里竹海為重慶市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位于重慶市梁平縣西北部,是集竹林、山水、人文于一體的綜合型旅游景區(qū)。兩山夾一槽的成片竹林天然長成,綿延百里,故名“百里竹?!?。

百里竹海有35萬畝的成片竹林、竹類品種37個,為中國最大高山竹海,竹海海拔在600—1180米之間。被譽(yù)為“竹類博物館”

四、梁平以前為什么舊稱梁山?

梁山即現(xiàn)今梁平之古稱。據(jù)顧祖禹《讀史方輿紀(jì)要》載:“本名良山,漢梁孝王常游獵于此,遂名梁山?!?/p>

由于同山東的梁山縣相重名,因此在1952年將四川梁山縣改名,又因縣內(nèi)有川東地區(qū)較大的平壩而改成梁平,而梁平一名也沿用至今。梁山文化燦爛多元,此地人民在歷史長河之中創(chuàng)造了非常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被總結(jié)為“梁平四絕”,分別為梁山燈戲、梁山竹簾、梁山木版年畫、梁山癩子鑼鼓。

西魏廢帝二年(553),置梁山縣,因境內(nèi)有高梁山得名,是為建縣之始。

北宋開寶三年(970),置梁山軍,梁山縣隸之。元至元二十年(1283),升梁山軍為梁山州,梁山縣仍隸之

明洪武六年(1373),裁梁山州,仍置梁山縣。

1952年,更名為梁平縣。

2016年6月,撤縣設(shè)為梁平區(qū)。

公元553年其后直到1952年的1500年間,一直名為梁山縣,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xiàn)、使用時間最長的行政地名“梁山

五、梁平的海拔是多少?

梁平縣山區(qū)海拔500-1221米。 梁平縣地貌受地質(zhì)構(gòu)造、地層分布、巖性、水文等影響,呈現(xiàn)"三山五嶺,兩槽一壩,丘陵起伏,六水外流"狀況,形成山、丘、壩兼有而以山區(qū)為主的特殊地貌。境內(nèi)有東山、西山和中山,均呈北東走向,平行排列,互不銜接。山區(qū)海拔500-1221米。東山(黃泥塘背斜)和西山(明月峽背斜)因山頂出露的嘉陵江組灰?guī)r被水溶蝕成為狹長的槽谷(在東山為城南槽、在西山為百里槽),兩翼須家河組沙巖相對成為陵峽的山嶺,故為"一山兩嶺一槽"型。

中山(南門場背斜)頂部未出露嘉陵江灰?guī)r,? ?溶蝕現(xiàn)象,仍保持"一山一嶺"型。

在"三山"之間分布著起伏不平的丘陵,東南和東北為深丘,中部和西北部為淺丘。在縣境中部,東、西兩山之間,有一塊由古代湖泊沉積而成的平壩。境內(nèi)地勢高出鄰縣,高灘河、波漩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和黃金河等六條主要河流迂回于平壩淺丘之間,河床狹窄,分別流入萬州、忠縣、墊江、開江和達(dá)縣。

六、璧山八大景區(qū)?

璧山八景包括:覺院夜雨、東林曉鐘、圣燈普照、茅萊仙境、涼傘云遮、金劍晴雪、虎峰馬跡、石泉凝脂。

覺院夜雨:“覺院夜雨”,亦稱金堂夜雨,在璧城中心金堂寺(現(xiàn)在的璧山縣委大樓右邊幾十米處,已毀)。內(nèi)有石砌泉井兩口,井內(nèi)水位落差終日不變。金堂寺正殿前有一塊長寬各四尺的方形石,石頭很涼,夜夜“出汗”,清晨看石上,水珠晶瑩密布,如同天降了細(xì)雨,終年如此。

東林曉鐘:“東林曉鐘”又名東林獅吼,出縣城西門,沿石板大路走五六里,或行公路行約七八里,就到了東林寺(東林寺所在地現(xiàn)屬璧城鎮(zhèn)東林村),東林寺寺后為獅子嶺,其嶺形似猛獅,故以獅名。相傳夜深人靜時,嶺上有轟鳴震動聲;尤其在黎明時,更仿佛敲鐘之聲。東林寺前有一棵古黃桷樹,樹干粗大斑駁離奇,如虬龍盤曲,樹圍十余人方能合抱。

圣燈普照:“圣燈普照”位于城西汪家三百梯近處(現(xiàn)在的大興鎮(zhèn)紅嶺村),沿公路西行約十四五里,其地山嶺連延不綿,嶺上有明初建筑圣燈寺,又名天燈寺,寺后有老虎巖,古時又名圣燈巖。相傳半夜時,山巖有燈形光芒四射,奪目耀眼。明代宏治年間,其地又建有圣燈寺坊,坊上書有圣燈禪寺和寶珠山字句。

茅萊仙境:“茅萊仙境”在丹鳳鎮(zhèn)尹白村與茅萊村交界處的一座孤山(距離縣城約二十五六里路),又名重壁山,元代時又稱巴山,山上樹林參天,茂盛雄偉,山西北兩面險峻陡峭,東、南兩面稍平,山上有普澤廟,也稱土主廟,祀奉唐代刺史趙延之,有正德年間修建的坊,坊上分題有西蜀茅萊、威靈煊赫字樣;另有宏治年間建立的坊,上書“璧山仙境,福國庇民”八字。普澤廟后嶺上有石洞,相傳古時有仙與神同入,進(jìn)去后門緊閉;洞前遺跡猶存,明代武林馬應(yīng)祥在洞上書有“仙洞”二字。茅萊山山腳還存有仙女腳跡,仙女洗腳池遺跡和歷代所樹的大型石牌坊,還傳說廟后有梭米洞。

涼傘云遮:“涼傘云遮”位于璧南一百里的登云坪上(現(xiàn)屬廣普鎮(zhèn)),登云坪形似盤子,寬約八里,長約十里,坪上山巒羅列,四面環(huán)拱,風(fēng)光秀美。坪東山上有一直立小石,僅三四尺長,小石上戴有一大石,大石平圓,形似傘蓋,石上面能坐百余人,其大小石連接似傘,故稱涼傘石。涼傘石常被云繚霧繞,令見者嘆為觀止。

金劍晴雪:“金劍晴雪”在璧城街道天池村和涼亭村,有一山形同利劍,在陽光照耀下,似閃金光,故名金劍山。金劍山有許多層次分明的山石裸露,顏色微白,每當(dāng)雨后天晴時,遠(yuǎn)望此山,分外秀麗,山石恰象絮雪鋪蓋。在金劍山近處祖師廟山腳,傳說宋代璧山二狀元之一馮時行葬于此。

虎峰馬跡:“虎蜂馬跡”位于璧城東南約二十里的虎峰山(現(xiàn)在的獅子鎮(zhèn)虎峰村),其山逶迤向南伸延,山峰巍峨,屹立如虎,蜂下有一古廟。名為虎峰寺,明代王應(yīng)熊題記又名觀音寺、川主廟,寺后石上有馬足遺跡兩處,深有數(shù)寸。相傳此馬足遺跡是川主神靈到此,遇上老虎,川主發(fā)怒,驅(qū)虎于虎峰山之外,神乘馬凌空而去,馬忽然失蹄,在石上留下馬足跡印。

石泉凝脂:“石泉 凝脂”在縣南約八十里的華蓋山(華蓋山今屬健龍鄉(xiāng)),山半腰有大巖,巖下石中有泉井,水清明凈,飲之沁人心脾。井旁溝后山谷中散布著許多倒凸形石頭,泉水繞石周流出,遠(yuǎn)看水和石,均如凝脂一般。在石泉近處建有凝脂寺。山腳處有玲瓏剔透、異石疊立的仙女洞,相傳古有仙女住于此洞,當(dāng)?shù)厝艘悦谰萍压传I(xiàn)仙女。據(jù)說把綿線、布匹放入洞中,第二天可取回成品衣裝,每年嫁女時節(jié)極為興盛。

Hash:32b0d4c34962af28f6ca1840924f592cd6b6e74f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