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位于海河的起點,即子牙河、南運河與海河交匯處的三岔河口岸上。
這座碑的18米高的大理石三角形碑座上,聳立著用漢白玉雕刻的婦女形象。婦女面帶慈容,懷抱嬰兒,左手伸掌托天,面向海河,注視水面,似乎在凝思著海河的今昔。
碑座面向子牙河和南運河的兩側(cè)花崗巖石上,分別刻著鄧小平1986年8月20日親筆題寫的“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9個大字。
在碑的背后,離碑座十多步遠的半園形水泥圍墻上,嵌有碑文,記載著黨中央、國務院對天津人民的關(guān)懷和引灤入津建設(shè)者的豐功偉績。
幾百年來,由于海潮倒灌,污染海河,使天津人民飲用著苦咸水。由于工業(yè)用水量日益增加,又造成了水源短缺的困難。因此,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作出決定,引灤入津。
灤河發(fā)源于內(nèi)蒙和河北北部。上游水源水質(zhì)好,水量大而穩(wěn)定可靠,在河北遷西縣境內(nèi)又有灤河潘家口水庫和大黑汀水庫,即使在旱年也可以保證天津城市目前的用水量。
在中央作出引灤決定后,得到了引水渠道沿線地方政府、農(nóng)民群眾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在當時天津市長--為首的引灤工程指揮部的組織實施下,幾十萬工、農(nóng)、兵和技術(shù)人員組成的建設(shè)大軍于1982年5月11日正式動工,興建引灤入津工程。
引灤入津工程全長234公里。筑有隧洞,泵站、水庫、水廠、暗涵、明渠、管道、倒虹、橋閘、電站等工程215項。這樣浩大的工程只用了一年零四個月就勝利竣工,于1983年9月11日正式向天津供水。
為了紀念引灤入津工程的建設(shè)者,在三岔河口河岸上豎立了這尊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