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鼐故居

夏鼐故居

夏鼐故居位于鹿城區(qū)五馬街道倉橋社區(qū)倉橋街102號,為我國考古學奠基者夏鼐祖居,主體建筑坐北朝南。原南靠倉橋街部分為二層七間的木構排屋,用作店面,北部為居住的四組院落。

東小院為前后屋排列的長條狀院落,均為單層硬山式建筑。以兩側的院墻做為山墻,檁條直接擱于山墻上。

正中院落為由門屋、廂房、正屋及后門臺組成四合院式。門屋面闊五間,略含西混合式,青石門框,磚砌抹灰立面,南立面門窗下嵌雕花青石,后帶廊,拱券形門。門屋北為天井,東西各為三間二層磚木混廂房,北為五間二層硬山頂的正屋,進深7柱。門屋、廂房二層欄桿為寶瓶式欄桿相連,正屋前后帶廊。中院北為圍墻,在中軸線上設磚門臺。北側原為夏家花園。在圍墻東北角有一水井,平面圓形,青石井欄,塊石壘砌內壁,水質清冽,井周邊用花崗巖石板鋪地。

西南側院落于中院門屋前天井向西設一磚門臺,中西風格結合,正面為西方巴洛克式。正屋為三間兩層硬山頂木構建筑,梁架為五柱十一檁,中柱分心前后三步梁帶前后雙步廊。廂房各為兩間兩層,朝天井立面只用板門、板壁。

西北院落正屋為三間二層硬山頂磚木混合建筑,朝南設有外廊,進深11米。梁架為人字架斜梁承檁式,梁架下方做有細木條抹灰吊頂。二層欄桿為木質寶瓶式欄桿,北側廂房用預制的混凝土鏤空花版欄桿,表面抹石英砂漿。廂房各一間,位于正屋北側。前檐各間設板門和檻窗,屋面為硬山頂。正屋屋面為歇山頂,不出角梁西北小院門臺位于北側,正面花崗巖門楣上方為簡單的幾何造型,背面為傳統(tǒng)的單坡懸山做法。

夏鼐(1910.2.7-1985.6.19)原名作銘,是我國考古學奠基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國家文物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為我國考古事業(yè)做出了重大貢獻。夏鼐故居2000年被溫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

保護等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民國

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保護范圍:以建筑四周圍墻為界。

建筑控制地帶:東以保護范圍線向外延伸約12米為界;南以倉橋后巷為界,西以舉人坦巷為界,北以三官殿巷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