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風情園

高山族風情園

華安是一個多民族的縣份,有高山族、畬族等多個民族,是高山族同胞居住在祖國大陸最多、最集中的縣份。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文字)、風情習俗和生活習慣。他們勤勞勇敢、能歌善舞、熱情為客,充分顯示本民族的才智、靈氣及其生活哲學,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高山族同胞對舞蹈情有獨鐘,每逢祭祀或節(jié)日必舉行舞會,并表演精彩、內容豐富、風格多樣,趣味性和游客參與性強,具有較高的娛樂和欣賞價值。為弘揚少數(shù)民族文化、拉近兩岸親情以及拓展我縣特色旅游,縣旅游局于1999年動工興建華安民俗風情園,占地100畝,第一期工程已投資近一百萬元興建了高山族村寨?,F(xiàn)寨內建有工作室、起居室、表演場、觀賞臺、了望塔等,配套興建了餐廳、茶座、卡拉OK廳以及兒童游樂設施。今后,民俗風情園計劃投資千萬元,將它開辟成為一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文化含量大,集觀賞性、娛樂性、參與性為一體的綜合旅游文化景區(qū)。

華安是祖國大陸高山族同胞人口聚居最多、最集中的縣份。這里有一支由高山族青年自發(fā)組成的高山族風情歌舞表演隊,其歌舞熱情奔放,生活氣息濃厚,服飾華麗精美,深為人們喜愛。歌舞的突出特點是以歌伴舞。當您來到華安,走進高山族民俗風情園,高山族青年為你表演的連臂踏歌、甩發(fā)舞、杵舞以及陀螺竹桿舞等歌舞,一定讓你如癡如醉。

高山族舞蹈的動作比較簡單,節(jié)奏特別鮮明,具有明顯的原始舞蹈風格。早期的臺灣高山族舞蹈,往往都是以熊熊篝火為中心,群集飲酒,酒酣則歌舞并作,眾多舞蹈者攜手圍成圓圈,邊舞邊唱,顯示族群團結的力量,展現(xiàn)人們快樂的心情,舞蹈動作通常都是有節(jié)奏地跺腳、跳躍、搖身、擺手等。

高山族人將內心的喜悅全部傾注在歌舞之中,內在節(jié)奏體現(xiàn)于外部形體動作上,形成一種顫動的舞蹈律動特征,結實有力,具有一種天真爛漫、熱情奔放的動人美感。

連臂踏歌:象征團結的連臂踏歌舞(也稱拉手舞)是臺灣高山族最為流行的集體舞蹈形式。參加人數(shù)少則幾人,多則數(shù)十人至數(shù)百人,男女均可參加。拉手舞的腿部動作多,手的動作少。有上步、退步、抬腿以及不同節(jié)奏的踏腳動作。隊形包括圓形向左、向右環(huán)繞,向圓心進退及螺旋形、龍擺尾等便于集體環(huán)繞的隊形。拉手舞以一位能歌善舞者為首,為首者一邊高歌領唱,一邊示范舞姿;整個舞蹈形式活潑、氣氛熱烈。

杵舞:又稱杵歌、杵樂或杵音,是古代人們用杵臼舂米時留下的勞動娛樂形式,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獨立的藝術表演形式。伴隨杵舞的是一種勞動歌曲,婦女舂米時,三四人一組,共持木杵,環(huán)臼而立,隨著舂米的節(jié)奏而低聲唱和,委婉動聽,很有特點。跳杵舞時,婦女們頭戴鮮花,身穿艷麗的民族服飾,手持木杵,且歌且舞。時而聚攏,時而散開,舞姿優(yōu)美活潑,歌聲、杵聲鏗鏘悅耳,舞蹈步法也很富有變化,是臺灣高山族中較有特色的表演性舞蹈形式。

甩發(fā)舞:民俗上一般要求只有未結婚的少女跳舞,男人則坐在周圍觀看,不得參加。在節(jié)日和喜慶活動中,姑娘們散開自己美麗的長發(fā),隨著歌曲翩翩起舞。甩發(fā)舞開始時,婦女們手臂相挽,雙手撫胸,腳步前后踏動,慢慢地搖動身軀和長發(fā)。隨著音樂旋律的加快,身體和頭部的擺動幅度越來越大,逐漸進入舞蹈的熱潮。甩發(fā)舞以飄拂甩動的長長黑發(fā)為表演的中心,蘊涵著強烈的生命力。

除此之外,還有盾牌舞、求婚舞、口弦舞等非常有民間特色的高山族舞蹈。

臺灣高山族舞蹈有著悠 久的歷史,高山族同胞用舞蹈來贊美勞動和生活,也用舞蹈來表達對生命的熱愛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