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稷行宮

禹稷行宮

禹稷行宮位于武漢市漢陽區(qū)洗馬長街86號,漢陽龜山東麓的禹功磯上,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現(xiàn)存建筑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是一處為紀念大禹而建的古建筑群,包括禹稷行宮及禹碑亭、朝宗亭、山門、楚波亭、碑刻。整個建筑群占地10,009平方米。

禹稷行宮呈合院式布局,面積為380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廡、天井等構(gòu)成院落式建筑。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屋面蓋小青瓦。禹碑亭面闊3.6米,石柱、木構(gòu)架,以16攢三踩斗栱承托亭頂,上蓋灰筒瓦。亭子正中,樹立兩塊禹碑。朝宗亭為六角攢尖頂式建筑。無斗栱,青瓦飛檐。楚波亭為扇形平面歇山卷棚頂式暖亭。荊楚雄風碑總高3.8米,云紋碑額。

修繕一新的禹稷行宮,是武漢地區(qū)現(xiàn)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木構(gòu)建筑,占地面積為380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廡、天井等構(gòu)成院落式建筑。

正立面為磚體牌樓式(四柱三樓三門)面墻,其他三面為青磚半砌風墻。大殿為硬山頂式廳堂,正立面前檐用如意半拱裝飾并承托出檐,正脊兩端升山較大,但屋面無折水。天井兩廂如廊式,均為單坡屋面。行宮屋面蓋青小瓦,檐頭屋脊裝飾溝頭、滴水、脊吻、坐獸等。

禹稷行宮大殿門兩旁窗子下面的檻板上,正中是碩大的圓珠圖案,左右各有一龍頭張口相向,上面是蝙蝠,下面是雙錢,也是橫看二龍戲珠,縱觀福壽雙全。然而這里的“壽”卻不是變形字體,而是由碩大的圓珠中的一只鶴(象征長壽)來寓意的。那珠中除鶴外,還雕有一只鹿和梅花及梧桐枝,合起來則為“鹿鶴同春”。大殿下正中的替木上,中間是一輪紅日,兩邊各有一只鳳鳥相對而立,擺動著長長的尾翼對著太陽翩翩起舞,這叫“雙鳳朝陽”。

2013年3月在國務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禹稷行宮被增補為新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楚雄風碑 此碑刻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為荊南觀察使李拔所書。碑文意為贊揚荊楚民眾與洪災水患頑強拼搏的精神。

朝宗亭 相傳大禹治水成功于此?!渡袝び碡暋分杏?朝宗亭 朝宗亭 大禹治水“江漢朝宗于?!钡恼f法。 “朝宗亭”上的對聯(lián): 山勢西分巫峽雨; 江流東壓海門潮。 朝宗亭的來源據(jù)說是大禹治水成功于此,所以《尚書·禹貢》中有大禹治水“江漢朝宗于海”的說法。這對聯(lián)撰的實在是好,雄壯磅礴,甚有氣勢。當時在公園中游蕩一圈后,禹稷行宮檐柱上的那副“三過其門,虛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漢江淮”的對聯(lián)已經(jīng)記不全了,此聯(lián)卻一直刻在腦海中。

晴川閣的禹碑就是清朝著名文人毛會建歷盡千辛萬苦自衡山摹刻于此,后又摹刻于西安碑林?,F(xiàn)在的這塊是從西安碑林摹刻于此。歷經(jīng)了百轉(zhuǎn)千回,才得以呈現(xiàn)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