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清真寺乃北京地區(qū)四大清真寺之一,郊區(qū)稱首。其元代創(chuàng)建,歷史之悠久,僅次于宣武區(qū)牛街。明代正統(tǒng),萬歷間予以重修。清康熙、乾隆帝游通州時曾經(jīng)至此,再增修之。1945年,此寺曾辦大學。寺前胡同曾因寺而名清真寺街,今名胡同。著名影片《野火春風斗古城》曾在此拍攝。1959年定為通州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寺東向,跨南北二院。軸線上主體建筑禮拜殿尚存,勾連搭四卷,明三暗五,形制恢宏,頂式多樣,集中國左建殿宇之大成,為城郊罕有。一、二卷均三間,前為敞廳,卷棚頂,后乃過廳,硬山脊;三、四卷皆五間,前為調(diào)大脊,后為歇山脊;四卷明間后為望月樓,四角攢尖脊帶琉璃寶瓶。殿內(nèi)設井口天花,寫意牡丹圖案;四周梁枋滿飾重彩博古圖。數(shù)十根金柱
朱漆,皆圍捏鐵線纏枝牡丹,絢麗奪目,為獨具特色。第二卷兩山之側(cè),各建一座六角攢尖頂過門亭,各與第三卷稍間相通,此種設計亦屬獨到。
主院北講堂,水房尚存,碑記5塊多嵌砌于壁。若胡同北口殿式木碑樓與主院內(nèi)照壁、垂花門、室禮樓不在"文革"中破壞,則此寺可與牛街清真寺難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