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架山、龍山墓葬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春秋戰(zhàn)國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
位于安城鎮(zhèn)蘭田、坭壩、古城、石角等村。分二大區(qū)。龍山土墩墓群面積約3平方公里,山脊、山坡及農(nóng)田區(qū)均有分布,共有300余座,土墩規(guī)模大小不一,大者底徑達100米,小者則不到10米。1998年發(fā)掘其中1座春秋墓,出土器物有米篩紋、葉脈紋、方格紋印硬陶罐及原始瓷碗等,另采集有西漢釉陶鼎、罐、壺等殘片。筆架山土墩墓群范圍約2.5平方公里,沿山脊和山坡分布,共100余座。土墩底徑10-50米,高2-15米。外觀呈饅頭狀。采集有席紋、米篩紋、方格紋印紋硬陶瓿、罐及原始瓷簋、碗等。安吉筆架山、龍山土墩墓群是浙江土墩墓最為密集的地區(qū)之一,為研究吳、越、楚文化及其交融情況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信息來源:浙江文物網(wǎng)
筆架山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我叫凡敏,你們可以叫我小敏。
我會帶著你們一覽桂林的風光,我們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是桂林的筆架山你們聽過嗎?
筆架山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本身就很像一座放筆的筆架,所以就叫它筆架山。這座山很高,而且山上還有許多翠綠的小草,還有顏色鮮艷的小花,它們圍在一起,就像給筆架山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大衣。這座山上不僅有小草,小花,還有一棵棵挺拔的大樹,還有可愛的蝸牛,還有一只只快樂飛翔的小鳥……在山上野餐也是很不錯的選擇,鋪上野餐布,擺上野餐籃,把食物都拿出來,一邊吃一邊欣賞風景。
桂林的其它景點也是很不錯的,象鼻山,月亮山……那里的小吃也很好吃,心動不如行動,快來游玩吧!
國內(nèi)叫筆架山的那么多 唯獨這個位于最東邊
筆架山早有耳聞,但是在國內(nèi)很多地方有著數(shù)量眾多的筆架山之名,對于筆架山人們都賦予了神圣的傳說或者美好的愿景。
自古以來,文臣武略始終成為治國安邦的根本,而筆架山恰好代表了人們對于從文的心愿,和后代人殷切的希望。
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文化,東方是正統(tǒng),自古以東為上為大, 位于中國東北遼寧省西部的錦州,在版圖的東部,而位于東部的筆架山或許就只此一處了。
筆架山坐落在錦州筆架山風景區(qū)內(nèi)。其實這里的筆架山也并非是真的山,而是一坐島。
她由兩部組成,筆架山島和"天橋"。
據(jù)說"天橋"是由于兩位仙子的功勞,傳說很早以前,上天九霄宮三元仙子每年中元節(jié)去承受人間的香火供奉,不巧有一年他因在爐中煉丹未成不能離開,只好讓中元和下元兩位仙子架五彩祥云飛下天界,來到渤海筆架山,見這里海秀山奇、人民淳樸,便心生愛意。為回報百姓的供奉,兩位仙子見海島和大陸交通不便,決定修一座海橋連接起來,以造福人間。于是施用移山添海的法力,傾刻間,海橋即將修造成功。
這一切被渤海一條兇殘暴戾、常吞噬人畜的黑龍看到了,它大為震怒,便興風作浪,妄圖破壞。中元、下元二位仙子與它搏擊苦斗,又請來金翅大鵬助戰(zhàn),終于降伏了作惡多端的黑龍。
天郎云散,明月復照,一條神橋鋪設在海上,溝通了大陸山島,自此它潮落現(xiàn)出,潮漲隱沒,神奇絕妙,變化萬千,堪稱"天下一絕"。
人們對于筆架山天橋的傳說,恰好也說明在千年的滄海桑田變化紛繁復雜。
一般去筆架山島,都是通過這個“天橋”,按照潮汐的時間,乘早可以徒步涉水部分很少,能夠走過,稍微晚了以后,便全部被海水淹沒,只能乘坐快艇抵達。
筆架山島上古建筑眾多,三清閣是其中的核心建筑,高26米,6層石樓由純一色的石墻、石廊、石門、石窗、石龕和石梯組成,飛檐挑角、門神壁畫,用石頭刻成。
在六層上供奉神話中的開天辟地之神--盤古氏,為天下眾神之首。在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相連接,設計精巧,讓人嘆為觀止。
整個建筑既有傳統(tǒng)的藝術風格,又吸收了西方古建筑之特點。閣中現(xiàn)存大小漢白玉石佛43尊,供奉道家、儒家、佛家,為三教合一的寺廟。
雖然筆架山被人們稱為道教名山,實際上,在這里,融合了道、儒、佛三教的共存的現(xiàn)象,雖然最早的時候是否如此并無從考證,但是從現(xiàn)存的痕跡來看,的確在早期就已經(jīng)有了存在的可能性。
也正是因為這樣,除了三清閣之外,在整個大筆架山,囊括了眾多關于宗教的文物古跡:呂祖亭、太陽殿、五母宮、萬佛堂、龍王廟等。
而類似于一線天、神龜出海、石猴泅渡、虎陷洞的這些景點,也在這些文物古跡和宗教的周圍,形成了一種特別的旅游感受。
從筆架山島上山,海拔只有800米,而下山可以沿著觀音殿一層走下去,來到另外一側(cè)的海邊,往回走,看著海水在岸邊拍打,漫步其中,也是另外一種享受。
這個位于最東邊筆架山,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人們來此游覽,觀光和朝拜,祈福,當我們從空中換一個視角去看,這才知道,真實的筆架山比我們看到的震撼太多,正所謂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圖文系作者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勿改動,商業(yè)用途聯(lián)系作者。
作者介紹:自媒體人,資深的旅行家,旅行視頻博主、網(wǎng)絡電臺NJ,用文字、聲音詮釋這個世界!堅持原創(chuàng),堅持原生態(tài)旅行,微博搜索:剛行路上;公眾號:liugang_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