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山牛頭觀

長壽山牛頭觀

牛頭觀,為道家活動場所之一。位于寶雞市區(qū)西北四華里紫草塬半坡長壽山的臺地上。這里云霧繚繞,綠浪連綿,碧水瀠洄,寺廟規(guī)?;趾辏L(fēng)景優(yōu)雅,傳說,掌故頗多,是人們游歷的好景觀之地。

相傳金元時代著名道家馬丹陽(公元1122 - 1183年)。古稱丹陽真人,為道教全真龍門派“七真”創(chuàng)始人之一。馬丹陽名馬鈺、字玄寶,西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后,系陜西興平人,自幼繼承家學(xué),尊崇儒學(xué),為人輕諾重信好義。中年棄家入山,拜道教全真派創(chuàng)始人王重陽為師學(xué)道,專務(wù)清靜。曾在終南山,寶雞縣八魚原丹陽觀住廟,后到長壽山牛頭觀績仙。擅針灸療法,著有《神光燦》、《漸悟集》等書,每外出云游布道或化緣吃齋,都隨身帶自配草藥和銀針,為民施藥療疾,普救眾生,人稱 “ 銀針仙道 ” 。羽化后,元世祖封為 “ 抱一無為真人 ” 。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靈芝仙草救許仙的故事就源自長壽山。這里曾是白鶴棲息筑巢繁衍生息的地方。

牛頭觀據(jù)《寶雞縣志》和碑文載;始建于隋唐,元、明清屢經(jīng)修葺。主要建筑有玉皇閣、東華閣、元帝殿、太極殿、韋殿、觀音殿、鎮(zhèn)江王殿、大佛殿、呂祖洞、丹陽洞、藥王洞、月光洞、圣母宮、文昌祠、關(guān)帝廟、八卦亭、靈官樓、鐘樓、鼓樓、戲樓,廊房、客房、山門等七十多間和五孔石洞。整個寺院分為三階梯形臺式建筑,山門雄偉壯觀,中院崖間有石階峭級數(shù)十臺,拾級直上,有南天門,門額橫書 “ 第一洞天 ” 四個字,氣勢磅礴。玉皇閣右崖間鐫有 “ 中條仙境 ” 四字,巖下有玄武塑像一尊,神采奕奕,為元代雕塑藝術(shù)大師阿尼哥劉供奉作品,十分珍貴,可惜已毀。道教在牛頭寺活動的歷史十分久遠,元朝初年這里建起東華閣后,道教就以此為活動中心。

牛頭觀以道家建筑為主,兼有儒、釋、道合一的建筑,寺廟殿宇亭閣隱立在高峻險要的山峰險崖之中,蒼松翠柏、古槐郁郁蔥蔥,石階陡直臨空,殿宇亭閣精工細雕,飛檐走獸,勃勃生機。寺內(nèi)大鐘鳴罄,聲震渭濱姜水,潺潺泉流,終年不息,相傳為馬丹陽親手所鑿。長壽山峽谷內(nèi),林木森森,河水流淌,白鶴、鷹、雕空中旋翔,鳥類啁啾喧鬧,不論是隆冬盛夏,遙望一派碧綠翠影,山風(fēng)拂過,松濤奏鳴,為古剎更增添一層幽靜神奇的色彩。如循石階登至 “ 南天門 ” ,站立絕頂玉皇閣,俯瞰自然景觀,遙望滔滔渭河、姜氏城、大散關(guān)、秦嶺盡收眼底,如臨幻境仙界之感。可惜民國以來,寺廟內(nèi)曾駐扎軍隊、辦過學(xué)校,加之土匪放火搶劫、毀廟伐樹屢遭洗劫。改革開放后,民眾集資,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修復(fù)建筑,殿閣廟宇絕大部分已經(jīng)恢復(fù),香火興旺,游人如織,常年住有道家主持,特別是逢正月初九、七月出七廟會,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已成為人們游覽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