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井天主教

鹽井天主教

鹽井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位于芒康縣納西鄉(xiāng)上鹽井村,國道

214

線旁,占地面積

6000

多平方米,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天主教

1865

年傳到鹽井,至今已有近一個半世紀了,自

1865

年至

1949

年歷經(jīng)

17

位外藉本堂神父。首次打開這種局面來到鹽井傳教的有兩位神父(鄧德亮神父和比神父)。兩位傳教士經(jīng)過長途跋涉,翻山越嶺從之南貢山的朋卡來到現(xiàn)在鹽井的根拉村,并在根拉村住了一段時間,當時群眾中已有信教的人,

1865

年從貢格-手中買下了上鹽井的這塊地皮,并蓋起了教堂,有十五間的住宿。據(jù)說那時候鹽井并沒有多少戶人家,很多地方是未開墾之地,

此這

位神父在上鹽井有了自己的棲身之處,這也成了二位神父傳教生涯中的里程碑和轉(zhuǎn)折點。后來又蓋起了非常壯觀的西式教堂(當時用英文傳教),從此教徒們慢慢聚集在上鹽井落戶,教堂也隨之逐步擴大,但在文革期間教堂原貌被毀。傳教士們不僅在災難之中度過難關(guān)恢復了教堂,而且還解決了群眾住房等問題,讓群眾安居樂業(yè),

使

他們逐步了解了天主教的文化內(nèi)涵。經(jīng)過歲月的蹉跎,鹽井不僅在傳教上取得了成果,而且與巴黎教會區(qū)域的教士取得了聯(lián)系

。

因當時四川甘孜的康定、道浮、蘆霍、巴塘等都有了屬于巴黎教會的傳教區(qū),也有他們的同道,這樣他們就得到了人員和物質(zhì)上的幫助,后來經(jīng)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終于把三省一區(qū)(藏區(qū)一帶)所有的教堂

融合為

一個教區(qū),教區(qū)設立在巴塘,后

多種原因教區(qū)搬到康定,教區(qū)專門設立藏文學校,讓傳教士上學學習藏文,這樣可以更好地為藏族同胞傳教。上鹽井教堂第四位本堂神父叫尼德龍,他的成績最顯著,他不僅翻譯了大量的藏文經(jīng)書,而且設立了夜校,聘請本地的老師為信徒授課,讓他們認字,自己翻譯藏文經(jīng)書,他的這一行動不僅提高了信徒的素質(zhì),而且增加了信徒的數(shù)量,從而天主教在本地的地位和影響越來越

,信徒越來越多,天主教在鹽井蓬勃的發(fā)展起來了。在當

也經(jīng)歷了

不少的

磨難和波折。從

1905

年開始就跟佛教發(fā)生了爭端,先是部分信徒死于佛教徒手中,后來雖然再沒有發(fā)生過流血事件,但是一直受到剛達寺全體僧尼和信徒的欺辱,鹽井的神父和信徒都敢怒不敢言,特別是最后一位外國神父,瑞士的杜神父在鹽井傳教期間雙方的矛盾沖突最為激烈,

1940

年左右剛達寺的僧尼第一次把杜神父驅(qū)逐出境,但在部分人士的協(xié)調(diào)下,杜神父再次回到鹽井,可是仍一直改變不了受佛教徒敵視的局面,這樣熬過了兩年的時間,

1949

年佛教教徒第二次把杜神父驅(qū)逐出境,杜神父帶著一位叫多西的教徒前往拉薩訴情,結(jié)果在路上死于剛達寺四位武裝-的槍口下,這樣便結(jié)束了外國傳教士在鹽井傳教的

程。

而今上鹽井村

80%

的群眾

(

600

)

都信奉天主教,并有一名當?shù)氐牟刈迳窀?,名叫魯仁弟。每周禮拜,念譯成藏文的《圣經(jīng)》?,F(xiàn)在天主教的建筑風格兼藏漢之長,并保留了一部分西洋風格。信徒的名字一般都由神父取名,名字和歐洲人相似。人死后

(

自殺的除外

)

按天主教的儀軌進行土葬。信徒的生活方式、習俗都與當?shù)夭孛褡逑嗤?,且有部分家庭既有信天主教的教徒,也有信藏傳佛教的教?/p>

(

一家有兩種信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