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鎮(zhèn)連科坪仇氏榮封第古宅
太平鎮(zhèn)連科坪仇氏榮封第古宅
靈山縣太平鎮(zhèn)有個美麗的村子,面積約12公頃。村址原是一片大草坪,人們用“仙人仰睡”來形容它的地形,太平江碧水婀娜自西向東半環(huán),地勢從西南至東北錯落微拱,上有幾個連在一起的大水窩,所以清代乾隆年間村場形成時起名叫連窩坪,道光二十00四年(1844)榮封第落成以后才改名連科坪。榮封第東南朝向,座落在“仙人胸”,府第前的半月形池塘是“仙人肚臍”,周圍古荔枝樹象羅蓋擁簇。西南端枕到江滸的后背山是“仙人頭”,松樹、沙梨樹林蔥蘢,隔江正對著惟妙惟肖的紗帽嶺。東北地形在蠶房處分叉,“仙人胯”下是依次遞低的稻田,小溪淙淙從如畫般的田疇中激流;“左腳”壓著“仙人羅帶”太平江,直蹬青松蔭綠的龍頭嶺,臨江一側(cè)桑林、綠竹隨風搖曳;“右腳”微屈,擱到久土嶺山邊,棠梨樹連片成林溢翠。北面天井嶺、鷹嶺起伏,如帷如幔,外圍遠處黑黝黝的青窩嶺恰似屏風聳立。連科坪原生態(tài)的自然環(huán)境,一年四季鳥語花繁而更顯幽靜,超塵脫俗但交通便利而不覺偏僻,觀光客贊喻是藏在廣西首府南寧市后園深處鮮為人知的桃花源,又將榮封第比作晚清民居文化的陳列館,不是因為其規(guī)模宏大、氣勢壯觀、裝飾豪華,而在于其積淀的民俗文化厚重,及其所散發(fā)出的那種華夏民俗傳統(tǒng)的精氣神韻。
人文背景
榮封第的主人仇(音求)氏,相傳系出夏朝諸侯仇吾氏,發(fā)祥地在河南陳留。而有案可稽的是,仇氏落戶扎根“中國荔枝之鄉(xiāng)”以前,宗支明晰、確鑿能詳?shù)目梢陨纤菔?。他們稱為“宋始祖”的由十鄉(xiāng)官考授判官,再從安微含山遷到廣東南雄珠璣巷,后來據(jù)說是因為宰相賈似道脅逼宋度宗將胡貴妃出家為尼,胡貴妃抗命躲在南-家,黃家逃奴泄露其行藏,受命前往緝查的兵部尚書下令州縣嚴勒居民遷徒以消滅蹤跡,仇氏才又到肇慶府高要縣王臣鄉(xiāng)開族,在那里先后經(jīng)歷了南宋、元、明三個朝代。十二世祖明末考授靈山縣典史,病死于任上。十三世祖仇自奇(1613~1675)聞訃來靈奔喪扶櫬回籍,接受靈山知縣的建議考襲父職,銓授廣西陸川縣典史,加捐委署南寧知府,捕盜有功擢升南寧道監(jiān)軍,清兵入關后,他數(shù)年間顛簸流離,籌餉繕兵支持南明桂王子永明王,待到明白了歷史潮流不可逆轉(zhuǎn),就隱居時屬廣東的靈山縣西鄉(xiāng)宋泰村,并又娶了賴氏為妻,生子治家。清順治十一年(1672),南明的安西王李定國取道靈山攻占廣東高(州)雷(州)廉(州),與清政府對抗,召他出山而不就。康熙十二年(1673)吳三桂又反叛清廷自立國號為周,派人給他送來委任狀,軟硬兼施,他以“只知有明不知有周”嚴詞峻拒,并避匿深山,但最終還是被吳三桂的人殺害。他在高要縣王臣鄉(xiāng)原配譚氏所生的兒子仇伯璋往返三次,才找到躲在潭洞村的后母賴氏以及異母的弟妺,并一同落戶宋泰村,自始太平仇氏分為長二三四房,連科坪村一支即四房的后代。道光十二年(1832)仇誨忠買下連科坪建設榮封第,歷時二十年落成后,帶領全家12人由兩美村(原名嶺美村)移居于此。至1929年,七十五年間累計總?cè)丝?5人,又七十五年后的2004年在冊居民213人。
仇誨忠(1788—1861),字教之,號納軒。八歲喪父,稍長讀書參加童生試均拔置前茅,母親去世后家務羈絆,未入縣儒學肄業(yè),嘉慶二十一年(1816)以捐納監(jiān)生身份加捐守御所千總候選,道光十六年獲得皇帝授予武德騎尉封典?!鹅`山縣志》在他的小傳中記載:小好善,有文風。倡建太平圩大石橋、三帝廟。與教廉張永淵同? ??“惜字會”。遇善事欣然為之,無吝難色。以公直推選為鄉(xiāng)正,每處事日,召集子侄將日間所持理由條分以告,鄉(xiāng)族敬如神明。壽七十四歲。
傳統(tǒng)建筑
榮封第原有房屋108間,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主體五進深“三排九”結(jié)構(gòu)(每進由正座、小院、外廊構(gòu)成,橫排9間)。道光二十五年(1849),為防御天地會,在大宅院的四角分別增建碉樓。同治三年(1864)清政府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起義重開科舉考試后,再在后圍墻外建設書院進修齋。1939年11月侵華日軍在欽州登陸,為防避兵禍又先后給部分房屋加建夾墻。而今基本保持原貌的屋舍尚有70多間。
榮封第屬嶺南漢民居獨特風格的傳統(tǒng)建設,先是縱深增加院落,再橫向擴展。用高大的墻垣包繞以對外隔絕。頭、二座均是“三間兩耳”(正房三間,耳房兩間)、“明一暗二”(廳堂一間,廂房兩間),廂房為上房。頭座正中為祖廳,以此為中軸線貫通二、三、四座廳堂。二座正中為女廳,外人及執(zhí)役男女不可入內(nèi)。三廳三開間是會客場所,用料考究,布置堂皇,前后格門高聳,寬檐廣廊,光亮、莊嚴。這些廳堂兩側(cè)各有一個回廊通繞的四合院,是家庭成員的住所及其附屬屋舍,尊卑有序,嚴格區(qū)別,自有天地。各進之間交通不必經(jīng)過廳堂,既珠聯(lián)璧合,又獨立成章。
三、四座之間的天井兩邊,女兒墻與屋檐平高,左右的第一個小四合院,廊屋兩兩相對,那前后也是“三間兩耳”、“明一暗二”型式的男、女客廳,堪稱經(jīng)典之作。前向的叫司廳,是男主人書房兼接待貴賓的套間,小廳前格扇門的淺浮雕、通雕工藝精湛,格柵透風采光;大檐前廊,可以出入三廳、偏院,格調(diào)清雅。女性專用的客廳叫花廳,俗稱倒朝廳,小檐廊分別與四廳和內(nèi)院通行,氛圍素怡。男女客廳之間有小天井正中的一堵漏窗照壁遮擋,向司廳一側(cè)砌金魚池,象征男士平步青云,向花廳一側(cè)砌花壇,寓意內(nèi)眷芝蘭惠香。兩邊的廊屋都隔為兩間,兩端各有一垂脊小門,左廊屋靠近司廳的是放置草稿廢紙的,惜字房,靠近花廳的是燒水間,功能有別,屋階可以來往司廳、花廳,進退有度;以前習俗“男不入廚房,女不進司廳”,自得其樂,內(nèi)外兼顧,宜室宜家。
四座的過廳設置屏風門,平時緊閉忌避夕陽-,惟有重大事故或貴客來訪才“打開中門”迎瑞納福,營造出既肅穆又規(guī)圍的氣氛。四、五座之間即前庭院,以前外人至此止步,非請勿進了。四座正門兩側(cè)外墻平胸高處各嵌有兩塊花崗巖拴馬石。五座為倒廊,不設門樓,墻垣式大門兩邊分別是門房。顯示主人家豁達莊重、文武相濟的氣概,還隱藏有當時期待后輩連科發(fā)甲,增廣門庭的深刻意義。再往外側(cè)兩邊的依次是雜務小院。圍墻有五個門口出入,既與“五代恩榮”相呼應,又使得居所象是人與大自然和睦相處的田園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