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清真東大寺

博愛清真東大寺

博愛縣大新莊清真東大寺,位于焦作市博愛縣許良鎮(zhèn)大新莊村。東大寺系目前豫北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蘭教古寺,原建于太行山南麓、丹河東岸的上省莊,清初因遭水患遷至現(xiàn)址。該寺屬于典型的中國宮殿式清真寺建筑風格,堪稱“豫北首坊”。

大新莊是個回族聚居的大村子,據(jù)相關資料顯示,全村約有7000多口人,回族有近6000口人,主要姓氏為:閃、拜、買、丹、丁、馬、陳、王、孫、李、吳等,其中人數(shù)最多的為閃、拜、買、丹、丁等,這些姓氏為回回人特有的姓氏。他們居住在村子中間,兩頭為漢族人,回漢民眾和睦相處。20世紀50年代,該村曾經(jīng)建立過大新莊民族鄉(xiāng),后來在鄉(xiāng)鎮(zhèn)合并中,并入許良鎮(zhèn)。博愛縣是1927年馮玉祥將軍新設的縣份,他把原河內(nèi)縣分為沁陽(今沁陽市)和博愛兩個縣,兩縣都屬于元朝時的懷州。成吉思汗西征 時,西遼谷則斡兒朵(今吉爾吉斯斯坦)人曷思麥里于1216年率柯散城等地官員迎降,成為蒙古西征大軍先鋒哲別的先鋒。蒙古第一次西征 后,曷思麥里率先鋒部隊回到中原,隨成吉思汗征西夏。1231年,又隨元太宗窩闊臺伐金,駐 軍于懷、孟(今孟州市),授懷孟州達魯花赤(鎮(zhèn)守官),后以功進職為懷、孟、河南二十八處都達 魯花赤。1251年曷思麥里卒,其長子捏只必亦 早卒,次子密里吉襲為懷孟達魯花赤。1262年 隨元世祖忽必烈攻南宋,戰(zhàn)死于淮西,其子俺 撤,孫忙兀帶均先后襲為懷、孟達魯花赤。曷思麥里祖孫四代人長期駐軍于懷盂州,忙兀帶的后裔在何處,史書雖無記載,但按當時情況推論,其后裔也必然居于懷、孟州。曷思麥里所率軍隊成員為原部下和在西征時于亦八里城收的降卒,他們都是回回人,其后裔也必然屯駐于懷孟州。今沁陽和博愛回族中的大姓閃、拜、買、丹、丁等,當是曷思麥里部下的后裔。他們是元代東來的回回人,這是沒有疑問的。大新莊的回回亦是元代東來的回回人,但姓氏來歷不得而知。

回回人信仰伊斯蘭教,每日五時禮拜是主命的宗教生活,修建禮拜寺當為重要任務,凡有回回人居住之地,都有大小不等的禮拜場所。隨著時間的推移,經(jīng)濟上的發(fā)展,會逐漸創(chuàng)建規(guī)模較為宏偉的清真寺。沁陽城內(nèi)自治街的北大寺存1583年(明萬歷十一年)《重修清真寺碑記》中載:“我懷有清真寺舊矣,或云創(chuàng)于1341—1368年(元至正年間)?!边@里的“清真寺”已是能與道教和佛教的宮觀寺院相媲美,元初當有不少簡陋的清真寺。大新莊在元初有回回人屯駐,也會建立清真寺,今天清真東大寺的主體建筑為明代建筑,后世不斷修繕,成為今天的規(guī)戰(zhàn)亂和變革中的破壞,使清真寺中和墳上的石碑蕩然無存,寺中僅留幾塊清代鑲于墻上的小石碑。1724年(雍正年)碑載:“懷郡北離城卅里許大新莊村有清真寺一座,不知創(chuàng)自何代?!?732年(雍正十年)碑載:“去懷城卅里之遙,有村日新莊,其我回民居中者過半,舊有是寺一區(qū)?!边@些足以說明此寺之古老。東大寺位于村中東西大街路南,大門座南面北,寺大門對面有一座照壁,上面寫有勸教<五更歌》。大門西邊是二人合抱的千年古槐,樹心已空,但枝權茁壯挺拔,象征著古寺仍煥發(fā)青春。大門是宮殿式仿孔廟大門,流璃構件覆蓋房頂,層層斗拱上有精美浮雕,左右兩個精致的扇面書卷形上刻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御制百字贊:“乾坤初始,天籍注名,傳教大圣,降生西域,受授天經(jīng),三十部冊,普化眾生。憶兆君師,萬圣領袖,協(xié)助天運,保庇國民。五時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窮民,拯救患 難,洞徹幽冥。超拔靈魂,脫離罪業(yè),仁覆天下,道貫古今。降邪歸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貴圣人。”大門是下面建有城墻垛的大門,在河南獨一無二,大門脊檁的牽桿上寫有:“告大明天啟五年歲次乙丑盂夏月宏拓至元清凈寺晉門叁間謹志”?!案妗睘闀r的異體字?!疤靻ⅰ睘槊黛渥谥煊尚5哪晏??!拔迥辍睘楣珰v1625年?!爸猎睘樵雷婧霰亓业哪晏枺?264一1294年)?!扒鍍羲隆笔潜彼握孀冢ㄚw恒)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阿拉伯人在福建泉州涂門街建造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古阿拉伯式伊斯蘭教清凈寺(今譯為艾蘇哈卜清真大寺)即圣友寺?!皶x”即進。這別致的大門反映出它是明代建筑,又是仿效古清凈寺建的,所以是很有價值的古典建筑。前院有“武學”,是具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武術學校,從這里走出過武進士,總兵等大批武術人才,周口地區(qū)的查拳是大新莊村丁吉林傳去的。焦作市的武術精英,大部分仍出自大新莊村。二門也是座南面北,進二門是寬敞寺院。東部為十幾問房的沐浴室和一排清真小學教室,西部有南北講堂各十幾間,部分墻磚印有“大明”字樣。高大寬廣的月臺上座落卷棚、大殿、窯殿,共三進三跨,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問,總面積約有近千平方米,原有許多匾聯(lián),皆已毀壞。巍峨高聳的窯殿保留阿拉伯式園形拱頂,整個棚、殿雕梁畫棟、房頂上的綠、黃琉璃瓦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成為國內(nèi)少有的中阿合璧的建筑物。院中有假山、噴水池,栽種有奇花異草、各種樹木,在八月,郁郁蔥蔥的桂花樹桂蕾怒放,香飄十里,沁人心膊。宏偉的建筑和參天大樹相互映襯,院中顯得深邃幽靜。整個寺院占地十幾畝,是博愛縣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