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大覺寺
大覺寺,位于延津縣城北街,始建于唐天寶年間(724-755)。明洪武年間置僧令司,宣統(tǒng)六年(1426)僧定元重修。大門三楹,二門三楹。正殿為大雄殿,三間,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大雄寶殿前右側(cè)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字子昂)親書《長明燈記》石刻一副。正殿兩廂房左為伽藍殿,右為地藏殿,正殿后為水陸殿(萬歷年間改為大土閣),三殿各三間?,F(xiàn)僅存大殿。
寺廟介紹
大覺寺門口,高聳著一座六角七層的古塔,這就是萬壽塔。據(jù)延津縣志記載,萬壽塔始建于唐天寶年間,毀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又
二年,知縣李元春勸令士民重修,修了兩層因財力不足而停工。隆慶三年(1569年),知縣陳彝募捐續(xù)修,又未完成。至萬歷十一年(1583年),知縣郝亦立再次施材續(xù)建,因郝奔喪,又未完成。直至萬歷十三年(1585年),才有知縣張光宇捐俸銀命匠合頂,并鑄千余斤重的銅寶瓶(塔葫蘆)置于塔頂,至此才算竣工。重修該塔自破土到完成, 共經(jīng)歷了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歷時三十六年?,F(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塔高28.4米,底層周長23.1米,自下而上每層高度及直徑稍有減少,但無明顯錐體感。塔的建筑風(fēng)格有深厚的0色彩。每層頂部都有青磚
雕砌的0飛檐,檐下六面墻,每面都有一個圓頂拱券樓門,飛檐伸出墻外約二尺多寬,精雕細刻,構(gòu)思巧妙。飛檐所雕圖案花樣又分三層,每層厚約三十多公分(6—8層磚)。下層為磚雕斗拱,中層為磨磚仿椽頭及飛檐,上層為磚磨蓮花瓣,層次分明,牢固美觀,是古代疊澀雕徹的上乘工藝。塔的用料,除塔基壘徹一米高的石條外,其余全是青磚徹成。塔體結(jié)構(gòu)分內(nèi)中外三層。內(nèi)層是一錐形空心圓柱;外層為里圓,外呈六角形;中間層為半實半虛的螺旋式登塔階梯和通道。塔的最高層,中心放了個大木柱,至頂部改為銅剎和塔尖葫蘆連成一體。各層內(nèi)壁均嵌有塔銘,所寫詩文大多為明代紳士登塔觀感、抒懷等。
說起塔尖葫蘆,還流傳著一個南蠻盜寶的故事。傳說塔頂銅寶瓶,經(jīng)過多年風(fēng)霜雨露的滋潤,日月精華的照耀,逐漸起了變化,有了靈氣。每當(dāng)大雨來
臨之前,塔葫蘆便自動裂為兩半,從中跳出個小孩繞葫蘆跑幾圈,雨一來就自動鉆進去,塔葫蘆就自動閉合,恢復(fù)原狀。時間一久,被人傳得活靈活現(xiàn)。有一個南蠻子前來盜寶,無奈塔高瓶重,雖幾經(jīng)努力,仍無功而返。于是那個南蠻子又0了一個外國巫師,圍塔施法。說是在大雨之前,向塔頂?shù)哪莻€小孩投擲一百個燒餅,寶葫蘆便會自動掉下來。一次大雨前,南蠻子和那個外國巫師購買了許多燒餅,準備向塔頂投擲,當(dāng)他們投到九十九個時,被人識破了陰謀,將他們趕跑了。但從此那個小孩再也沒有出來過,只剩下那個塔葫蘆至今仍穩(wěn)坐塔尖,俯瞰著延津大地幾經(jīng)滄桑、幾經(jīng)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