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宋
地址:安徽省宣德市廣德縣城迎春街北側(cè)。
天壽寺塔初建五層。宋元符二年(1099年)塔為火焚,元符三年至崇寧四年(1105年)重修建成七級浮屠,體形高大,屬江南樓閣式建筑,磚木結(jié)構(gòu),挑檐竄角,角懸風鈴,高31.34米。明萬歷35年(1607年)和清康熙七年(1668年)又兩次修葺。光緒26年(1900年)毀于火,僅存磚砌塔體。1983年10月,發(fā)現(xiàn)一“地宮”。“地宮”為磚砌直口坑,深110厘米,正方形邊長32厘米。
宮內(nèi)有石碑一塊,刻記塔之淵源。1986年重修。復修后的大圣寶塔基本保持了原來特點,七級六面,六角飛檐,鐵鏈式塔頂,總計高42.8米,塔基面積46平方米,青磚鋪地,各層檐角懸掛風鈴,風拂鈴搖聲聲悅耳,七級浮屠再現(xiàn)風光。塔內(nèi)有轉(zhuǎn)梯可登頂層,鳥瞰山城風光。與此同時還修建了塔院,植有奇花異草,盆景山石,陳列室展出歷朝的文物古跡。供游人參觀。
1956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壽寺大圣塔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天壽寺創(chuàng)建于唐代天佑年間(905年左右),塔隨寺名,故稱天壽寺大圣寶塔。
保護范圍:塔院四周墻基外,東1米,南5米至迎春街道北側(cè),西3米,北5米。
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100米,南100米,西80米,北6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