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明至清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陵陽鄉(xiāng)所村。
太平山房,又名“聚德堂”,為徽派祠堂式建筑,初建于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該建筑呈長方形,坐北朝南。通面闊五開間共16.5米,進深三大進,共71.6米,占地面積1173平方米。每進以走廊、廂房、天井相屬,嚴謹有致。正面是高大門坊,坊作四柱三樓式,正中匾額楷書陰刻“積善流芳”4個徑尺大字,枋額間磚塑浮雕的內(nèi)容為古代戲劇情節(jié),底座是大理石雕的單層須彌座。樓頂用磨磚斗拱出挑,翹角凌空,氣字軒昂。兩側(cè)砌立馬頭墻,高大墻體與鱗次屋面形成古趣盎然的外觀。
內(nèi)部為抬梁式結(jié)構(gòu),116根粗壯的圓柱,頂梁而立,碩大的月梁縱橫飛架,彩繪畫枋穿插其間,柱礎(chǔ)有鼓鏡式、素復盆式、青腳式。石墻上有精雕細刻的繁花異卉珍禽圖案,梁架間有制作雅秀的軒蓬頂。其后進是二層樓閣,樓前有石砌天井,樓基前沿置白色大理石雕欄和石階,東西兩廂置木梯上下樓,根據(jù)它的建筑特點和后進兩廂嵌鑲的乾隆、咸豐間3塊碑文記載,太平山房后進系明代建筑,前二進建于明末清初。始為陳氏公堂,乾隆三十六年(1771),改作學館,以方便鄰近諸郡生童赴金陵鄉(xiāng)試途宿,兼作義學。時秋浦縣令鐘學題贈“聚德堂”額。1986年,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范圍:四周房基外,東3米,南30米,西2米,北4米。
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西、北各10米,南50米。